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

文章插图
蟾宫折桂【蟾宫折桂】蟾宫:月宫 。折桂:折断桂花 。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 。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亦作“ 蟾宫扳桂 ” 。
基本介绍中文名:蟾宫折桂
拼 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同义词:金榜题名
出 处:《晋书·郤诜传》
基本解释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出 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鑒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 。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崑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用广寒宫中一枝桂、崑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 。蟾宫即月宫 。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相传蟾宫中有桂树,唐以来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 。示 例元 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 。”《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 宝玉 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亦作“ 蟾宫扳桂 ” 。明 谢谠 《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 。”参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汤显祖《牡丹亭》里也有“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的名句 。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传 说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 。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 。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 。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 。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 。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 。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 。当年寇準病故,人们为凭弔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 。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 。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 。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癒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 。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 。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 。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 。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 。《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嚮往 。另外一种说法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示崇敬 。后来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开始是大学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便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 。月桂简介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 。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 。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其实就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 。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 。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蕩,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薰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