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子


大转子

文章插图
大转子【大转子】股骨颈与体连线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的地方,称之为大转子 。是测量下肢长度,判断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标誌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大转子
外文名:The greater trochanter
位置:股骨颈与体连线处
特点:人体弯曲部位
血供股骨大转子后外部血供丰富,有多条血管分布,是近年新开拓的很有价值的供骨区.旋股内侧血管深支、臀下血管吻合支和第一穿血管升支等均交汇于此部,构成恆定的吻合网 。大转子区筋膜、骨膜的形态特点及其面积筋膜较厚,由緻密结缔组织构成,分浅、深两层,与股方肌、臀中肌等附着于大转子的肌筋膜相连续,与臀大肌筋膜和大转子的骨膜通过疏鬆结缔组织相连 。骨膜较厚,由緻密结缔组织构成,与骨面附着紧密,不易分离 。筋膜从大转子尖至小转子平面长度为6.7±1.2cm(x±s,下同),从股方肌止点至大转子外侧缘的宽度为(4.8±0.8)cm,面积为(32.5±7.8)cm 。骨膜从大转子尖至股方肌下缘的长度为(6.1±1.1)cm,从转子间嵴向外的宽度为(4.1±0.3)cm,骨膜的面积为(25.1±7.4)cm 。大转子区筋膜、骨膜的血管来源及分布筋膜血管分浅、深两层,分别位于浅、深两层筋膜的表面 。骨膜血管位于骨膜的表面 。筋膜与骨膜的血管来源具有多源性和同源性 。同源性是指分布于大转子某一区的筋膜血管与骨膜血管来自同一动脉主干 。徐达传、姚作斌称这样的血管干为筋膜骨膜血管 。带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的设计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臀下动脉大转子支是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的主要营养血管 。设计该组织瓣时,可以这2条血管或其中之一作为主要营养血管 。保留股方肌筋膜及其止点附近大转子筋膜的血管,即成为带筋膜血管的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 。可切取6cm×4cm的筋膜、5cm×3cm的骨膜、4cm×2cm骨瓣 。植入时将筋膜和骨膜包绕骨瓣 。这样切取的筋膜骨膜骨瓣有3方面的血供来源:①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或臀下动脉大转子支;②股方肌营养血管;③股方肌筋膜血管 。带筋膜血管的骨膜骨瓣在传统骨膜血管的基础上增加了筋膜血管的营养作用,因而带筋膜血管的骨膜骨瓣比不带筋膜血管的骨膜骨瓣血供丰富,有利于骨折的癒合 。黄相杰以深筋膜为蒂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胫骨不连线、黎忠文用带筋膜的股方肌骨膜骨瓣移位及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均获成功 。Baksi用不带筋膜的股方肌蒂大转子骨膜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有部分病例骨折不癒合 。解剖要点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移位术的解剖要点:① 取筋膜骨膜骨瓣时,应按照筋膜的面积大于骨膜、骨膜的面积略大于骨瓣的原则;②分离臀大肌时注意保护股方肌筋膜血管和大转子筋膜血管及其连续性;③在骨膜瓣範围内,切勿将筋膜与骨膜分离,以免破坏筋膜血管与骨膜血管的吻合;④分离股方肌上缘外侧部时,不要损伤臀下动脉大转子支发出的股方肌支及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的大转子筋膜支和骨膜支;⑤在旋股内侧动脉的前方贴闭孔外肌分离股方肌,以免损伤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的股方肌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