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

文章插图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居民消费水平(元/人)= 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总额 / 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
基本介绍中文名:居民消费水平
反应方式: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
反映指标: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等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相关新闻中新网12月9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讯息,2012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0%,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 。反映指标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品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平均每人消费基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额、平均每人用于各项生活消费的支出等 。消费计算根据计算居民消费的不同价格,可以计算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居民消费水平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居民消费水平,后者便于观察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增长变化 。为了观察居民消费的实物构成,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各种消费品的平均消费的数量和金额,以反映居民在取得基本生存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向需要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
居民消费水平

文章插图
居民消费水平协整关係引言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从协整角度出发,探讨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係 。协整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恩格尔·格兰杰(Engle—Grange)提出的,后来被众多计量经济学家所发展成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 。协整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从经济理论理解,说明这些经济变数存在长期均衡关係 。认识经济变数这种长期均衡关係,对于掌握经济规律、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协整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计量模型依靠差分后的数据来满足平稳性导致长期变化趋势信息丧失的弊端,使模型同时综合了系统的短期动态波动和长期稳定均衡,为经济分析和预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协整理论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被广泛套用于经济建模 。协整理论在中国经济领域的套用具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係研究,利率与汇率的协整分析,货币需求函式的协整分析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