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旋


中国的气旋

文章插图
中国的气旋【中国的气旋】长江中下游、湘赣地区及淮河流域产生的气旋的总称,均属南支锋区上的波动,一般都由西风带高空槽或西南涡向东移动时,在地面静止锋上诱发而成 。
定义在中国发生髮展起来的、或从中国境外移来对中国天气有影响的温带气旋,亦称锋面气旋 。不包括热带气旋和无锋面活动的热低压等 。气旋是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季最为频繁,常伴有暴雨或大风等天气过程 。範围及形成中国气旋的生成源地有明显的地域性或季节性:①由于中国上空有南北两支对流层锋区(或急流),因此在锋区下方的气旋生成的区也分南北两带,一在北纬45°~50°,主要集中在贝加尔湖东南方,从蒙古到中国大兴安岭东侧;另一在北纬28°~35°的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 。随锋区的季节性位移,气旋生成区也相应变化,如南支锋区冬季位于东海上空,形成东海气旋多发;春季和春夏过渡季节,锋区位于江淮流域,江淮气旋多发,盛夏锋区北跃到黄河以北,则形成黄河气旋 。②由于气旋多数生成于西风带高空槽前部的下方,因此从青藏高原移出的高空槽或高原东侧的西南涡向东移动时,在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常有气旋生成 。黄河以北的气旋活动则与高原北部的高空槽有关 。③在地形造成的低气压槽中和山脉的背风坡容易产生气旋,这些地方往往是气旋生成源地 。类型及特点根据气旋生成源地和移动路径,通常把中国气旋分为5类,即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 。蒙古气旋大多发生在贝加尔湖的东南方,蒙古的中、东部地区 。基本为由西伯利亚移来的锢囚气旋暖区里新生的气旋,此外还有冷锋进入蒙古西部的倒槽或相对低压区里形成的气旋 。多出现在春、秋季、冬季最少 。气旋形成后,向东移入中国,常在东北地区发展加深,造成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大风、沙暴、吹雪和降温等天气,降水量一般不大 。东北气旋亦称东北低压 。绝大多数是从外地移来的,就地产生的不多,主要来自:①由蒙古气旋东移到东北地区发展而成,这类占东北低压的大部分 。造成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扬沙,其中最突出的为春季西南大风,几乎影响到整个东北地区,极大风速甚至可达40米/秒以上 。②黄河下游、渤海和长江中游、淮河上游地区产生的气旋,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进入东北地区后形成 。多发生在夏季,秋季也有,是东北地区夏季重要的降水天气系统,常造成东北南部的大雨或暴雨 。③东北地区本地发生的低压较弱小,生命短促,移动也不规则,仅在夏季产生一些雷阵雨天气 。黄河气旋在黄河流域生成的气旋:①发生于河套北部,是北支锋区上有高空槽经过河套北部并加强时,在地面静止锋上产生的气旋波,向东北或偏东方向移动,夏季此类气旋可给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北部地区带来较大的雨量 。②发生于晋陕地区,是黄河上游缓慢东移的暖性倒槽中有急速南下的冷锋进入后形成的,仅能产生一些零星降水 。③发生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地区,这类气旋占黄河气旋总数的一半以上,多出现在夏半年,常由于冷锋移入由西南向华北的低压倒槽内、或从东北伸向华北的“V”形低压槽中而形成 。这类气旋约有30%能在中国境内发展加深,当气旋东移或进入东北地区时,往往造成渤海和辽东半岛大风,风力一般为6、7级,气旋中心所经之地常有大雨或暴雨 。江淮气旋长江中下游、湘赣地区及淮河流域产生的气旋的总称,均属南支锋区上的波动,一般都由西风带高空槽或西南涡向东移动时,在地面静止锋上诱发而成 。或是地面冷锋进入暖性低压槽后,锋面发生波动形成 。在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发生的气旋占江淮气旋总数的75%以上,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 。气旋生成后,绝大多数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入海,是造成江淮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有时气旋西部或北部会有6~8级偏北或偏东大风,气旋东部有5~7级的偏南大风 。东海气旋 主要生成于东海的中南部海面 。冬春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受大陆冷高压楔控制,当南支锋区上有低压槽东移时,位于东海的地面静止锋会诱发成气旋波,这类气旋波基本上都向东北方向移动,在日本附近海上发展成熟,而在中国近海发展加深的仅占东海气旋总数的10%左右 。在气旋发生髮展过程中,会给东海带来阴雨、大雾天气,或出现突发性的大风,风力可达6~8级,持续6~12小时 。如气旋在近海北上发展时,大风可影响至黄海南部,持续1~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