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新能源技术


高等学校教材·新能源技术

文章插图
高等学校教材·新能源技术【高等学校教材·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太阳能、氢能、核能、化学电源、生物质能以及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套用技术 , 重点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 包括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和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 , 更新和补充了近几年在太阳能、氢能、核能、化学能源、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领域的发展 , 增加了多晶硅太阳电池及多晶硅材料製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併网发电技术、钒电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 。“风能”单独列为一章 , 补充了风机大型化技术 。《新能源技术(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能源、冶金、化学、化工、材料、环境和生化等相关学科的学生教材 , 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考 。
基本介绍书名:高等学校教材?新能源技术
类型:科技
出版日期:2010年2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122075672, 9787122075673
作者:翟秀静 刘奎仁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数:332页
开本:16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新能源技术(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图书目录第1章 绪论 1.1 能源 1.2 新能源 1.3 新能源技术 第2章 太阳能 2.1 概述 2.1.1 太阳和太阳辐射能 2.1.2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 2.1.3 太阳能的利用 2.2 太阳能-热能交换技术 2.2.1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2.2.2 太阳能供暖技术 2.2.3 太阳能製冷技术 2.2.4 太阳能热水系统 2.2.5 太阳能集热器 2.2.6 太阳能蓄热器 2.2.7 其他太阳能的热利用技术 2.3 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 2.3.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2.3.2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2.3.3 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2.3.4 染料敏化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 2.3.5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2.4 太阳能-化学能转化技术 2.4.1 光合作用 2.4.2 光化学作用-光催化水解制氢 2.4.3 光电转化-电解水制氢 2.4.4 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反应 2.5 太阳能光伏併网系统 2.5.1 太阳能光伏併网系统的特点 2.5.2 太阳能光伏併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2.5.3 太阳能光伏併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2.5.4 太阳能光伏併网光伏系统的效率 2.5.5 太阳能光伏併网光伏系统的操作 2.5.6 太阳能光伏併网光伏系统的注意事项 2.5.7 太阳能光伏成熟併网技术工程实例介绍 2.5.8 光伏产业的预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氢能 3.1 氢的製取 3.1.1 化石燃料制氢技术 3.1.2 电解水制氢 3.1.3 生物及生物质制氢 3.1.4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 3.1.5 热化学分解水制氢 3.1.6 其他制氢技术 3.1.7 氢气提纯 3.2 氢的储存与输运 3.2.1 液化储氢 3.2.2 压缩氢气储存 3.2.3 金属氢化物储氢 3.2.4 配位氢化物储氢 3.2.5 物理吸附储氢 3.2.6 有机物储氢 3.2.7 玻璃微球储氢 3.2.8 地下储氢 3.2.9 氢的运输 3.3 氢的套用 3.3.1 氢在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中的套用 3.3.2 氢在内燃机中的套用 3.3.3 氢在喷气发动机上的套用 3.4 氢的安全性 3.4.1 泄漏性 3.4.2 氢脆 3.4.3 氢的扩散 3.4.4 可燃性 3.4.5 爆炸性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核能 4.1 核能概述 4.1.1 人类认识和利用核能的历史 4.1.2 核能套用的基础与特点 4.1.3 核能的优势及用途 4.1.4 世界核能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4.1.5 核能技术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 4.2 核电技术 4.2.1 核裂变反应堆 4.2.2 核聚变装置 4.3 核供热 4.3.1 常压深水池供热反应堆 4.3.2 常压壳式供热堆 4.3.3 核供热堆的其他用途 4.3.4 核供热堆前景展望 4.4 核废物处理与核安全 4.4.1 核废物的管理及处置 4.4.2 核安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化学电源 5.1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5.1.1 MH/Ni电池的工作原理 5.1.2 MH/Ni二次电池的结构与性能 5.1.3 MH/Ni电池的性能 5.1.4 MH/Ni二次电池的製造工艺 5.1.5 MH/Ni电池的材料 5.1.6 MH/Ni电池的发展 5.2 锂离子二次电池 5.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5.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5.2.3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5.2.4 锂离子电池的製备工艺 5.2.5 锂离子电池的材料 5.2.6 有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5.2.7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5.3 燃料电池 5.3.1 硷性燃料电池(AFC) 5.3.2 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 5.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5.3.4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5.3.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5.3.6 微生物燃料电池 5.4 铝电池 5.4.1 水溶液电解质铝电池 5.4.2 铝-空气电池 5.4.3 非水溶液电解质铝电池 5.5 储能电池 5.5.1 全钒液流电池 5.5.2 钠硫电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质能 6.1 生物质能简介 6.1.1 生物质能的特点 6.1.2 生物质能分类 6.1.3 生物质利用的主要技术 6.1.4 国内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现状 6.1.5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6.2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6.2.1 物理转换技术 6.2.2 生物质化学转化技术 6.2.3 生物转换技术 6.3 其他新技术 6.3.1 生物柴油 6.3.2 生物质制氢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风能 7.1 风能利用的发展历程 7.1.1 欧洲风能利用现状 7.1.2 北美风能利用现状 7.1.3 亚洲风能利用现状 7.1.4 大洋洲风能利用现状 7.1.5 拉丁美洲风能利用现状 7.1.6 非洲风能利用现状 7.2 风力发电系统 7.2.1 关于风能的理论计算 7.2.2 风机的工作原理 7.2.3 风机系统 7.3 风机技术发展趋势 7.3.1 大容量风机 7.3.2 海上风力发电 7.3.3 高空风力发电 7.3.4 小型风机系统 7.3.5 低风速风力发电技术 7.3.6 涡轮风力发电机 7.4 我国风能发展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7.4.1 选址制约 7.4.2 电网制约 7.4.3 价格制约 7.4.4 技术制约 7.4.5 人才制约 7.4.6 政策制约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其他 8.1 海洋能 8.1.1 潮汐能发电 8.1.2 波浪能发电 8.1.3 温差能发电 8.1.4 盐差能发电 8.2 地热能 8.2.1 地热能资源 8.2.2 地热能的利用 8.2.3 地热能的开发 8.3 可燃冰 8.3.1 可燃冻的形成 8.3.2 可燃冻的分布 8.3.3 可燃冻的性质 8.3.4 可燃冻的开採 思考题 参考文献序言2005年9月 , 《新能源技术》(第一版)在东北大学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出版发行 , 4年多来新能源技术在全球迅速发展 , 该书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 。目前 , 能源问题已经关係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 具有资源分布广、利用潜力大、环境污染小和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 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战略高度看 , 开发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 , 并使其在保障能源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 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 , 我国对新能源技术非常重视 , 发改委在2008年制定的《“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 , 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 , 其中 , 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 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 , 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 , 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 。全球金融危机给可再生能源产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 而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更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 由危机导致的经济转型正在不断引发能源产业的深刻变革 , 世界各国都把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恢复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 美欧等国纷纷出台的政府投资计画 , 普遍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和套用的投人 , 相当数量的政府资金被用于支持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超前研究和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 。《新能源技术第二版》总结了4年来在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能源、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领域的新进展 , 同时在太阳能一章中补充了多晶硅太阳电池及多晶硅材料製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屋顶计画和併网发电技术;氢能一章更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化重整制氢和焦炉气重整制氢技术;核能一章重点介绍了第四代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和核聚变堆进;生物质能一章重点介绍了我国目前加大沼气工程的建设 , 已形成年产沼气数十亿立方米的能力;化学能源章节中增加了钒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及有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内容;“风能”则单列为一章 , 同时补充了风机大型化技术 。此外 , 为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学习 , 在每章后均附有思考题 。本书第一版得到了读者给予的大力支持及充分肯定 , 自2005年出版以来重印多次 , 几位作者分别收到读者的电话、邮件和简讯 , 讨论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话题 , 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 , 感谢给予本书启示及参考的有关文献作者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 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