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县东凤镇下园村


潮安县东凤镇下园村

文章插图
潮安县东凤镇下园村【潮安县东凤镇下园村】下园村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东凤镇,地处潮州市,相邻洋东村、仙桥村、潮安火车站 。处于东凤镇、彩塘镇、庵埠镇交界地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截至2013年,下园村人口总数达到5000左右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潮安区东凤镇下园村
行政区类别:村管理区
所属地区:潮安县东凤镇
下辖地区:下园片区、田下片区、瘄前片区、
电话区号:0768
邮政区码:515634
地理位置:东凤镇南界,南接庵埠,东邻韩江,西接仙桥村,北接洋东、内畔村
人口:5000人
方言:纯正潮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护堤妈祖庙、韩沟顶宗祠建筑群、老伯公庙
机场:潮汕机场
火车站:潮汕高铁站、潮州火车站、潮安火车站(货运站)
车牌代码:粤U
国小学位:下园国小
国中学位:东凤镇鳌头初级中学
幼稚园:下园幼稚园
地址下园村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东凤镇,地处潮州市,相邻洋东村、仙桥村、潮安火车站 。处于东凤镇、彩塘镇、庵埠镇交界地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截至2013年,下园村人口总数达到5000左右人 。村内企业模具加工厂、泡沫鞋厂、塑胶加工厂、五金厂等行政编属历史下园原属南桂区鳌头联乡,1946年与下吴、花楼合列为南桂乡第21保,1952年与田下、厝前二村合建夏园人民政府,1956年併入鳌头乡,1961年称下园大队,1983年称下园乡,1987年4月改设下园村,1991年改设下园管理区,1999年改为下园村民委员会 。经济发展史解放后 至 三中全会这个时期俗称“人民公社”时期,村民主要是以务农为生,以及村里榨油厂等集体所有企业 。主种水稻、甘蔗、黄麻、花生、甘薯、生柑等,家家户户养猪、牛、鸡鸭鹅 。村民生活十分清贫,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由于土地算是比较肥沃,基本可以保证村民不至于经常挨饿 。另外种植、贩卖土药材是乡民一项副带收入 。民国时期,有几家农户种植香附片、薄荷、紫苏等土药材,建国后,发展为民众性种植、向外收购和贩卖土药材的副业生产 。经常有数十人挑着青草担到庵埠,汕头等地贩卖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工副业也应运而生,1969年开始,乡办起了研製厂、食品调味厂、造纸厂,至1985年集体、私人就办有十一家厂 。此外,该村为了解决劳力出路,还组织砌石、炸石队、灰木工外出承包工程,秋冬旺季时,工程队人数多达三百多人,多门路争取收入,大大活跃了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时代(1978 至 199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本村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食品加工、洋垃圾回收与塑胶加工、味素厂、腌製果製品厂、红虫(鳗鱼饲料)养殖场等,家庭经营模式较多,村民的收入相比文革时代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工业启蒙时代(1996 至 2014)曾经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慢慢地、逐渐被一个个私人家族式工厂取代,村民的收入不断翻番,曾经随处可见的脚踏车慢慢消失,变成了停满大街小巷的轿车 。个体承包田地慢慢被工厂侵蚀缩小,变成了自留地,到2000年以后,自留地也慢慢消失,“沙田”、“新沟仔”等童年熟悉的放牛、放鹅的田园之地,已全部消失,被一座座排着工业污水、废弃的塑胶厂、机械加工厂取代 。到2010年,纵穿东凤镇的东梅路以东的乡土,已基本不见田地,让我不禁想起某位名人的名语:“故乡,是回不去的!”教育建设建国前后,有厚德国小一所(临近几个乡共有),学生百余人, 1957年增办耕读班,后发展为民办国小,1970年合併为下园国小 。1973年集资修建旧校舍及新建教室四间,改善了学生学习环境,为学生解决入学难的问题 。1989年前后新建下园国小新校区(韩井旁),新校区拥有教学楼、食堂(91年后改为幼稚园教室)各一座;96年于下园国小西侧新建下园幼稚园(乡办),将原国小内原幼稚园教室拆迁,并增建一座国小教学楼,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最佳化办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乡村文化历史下园村始创于明朝初期,祖宗属鳌头始祖陈宏规(献可)派下,由下园、田下、厝前三个自然村合成(三房合一) 。村原是一片田园,且处在内畔村下方,由此得名“下园”,又称雅美夏园 。下园村传承自园头陈氏陈宏规(献可)十八房,因此其文化习俗传承与整个园头十八乡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尤其是与相邻的洋东村,可以说200年前就是一家人,所有传统节日都是一起过的 。正月初一 过年(春节)过年对下园村的村民(或者可以说是园头乡)来说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但并不是最热闹的节日 。因为园头陈氏的人大都比较恋家,只有极少数远游、外出打工,过年的时候相对平时也就显得不算特别热闹 。对于村民来说,从广义上,过年这个节日其实一个时间段 。因为从农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村民基本上就都进入了过年的节奏 。十二月二十四俗称“老爷上天”,也就是村民组织一支队伍,将村里小庙里的神像抬出来,绕着村道将神像抬到大庙里(印象中应该是妈祖庙),寓意送神回天宫过年,送神队伍一边走,一边还要敲锣打鼓,老人小孩争相夹道相送(其实是凑热闹),家庭主妇夹道烧香插蜡烛(求取一家平安过年) 。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开始準备过年的祭品,磨麵粉,磨绿豆,磨鼠壳草(晒乾的),做鼠壳粿,杀鸡宰鸭滷鹅 。到了除夕这一天,也就进入了过年的高潮,除夕的早上,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洗刷屋子外墙,小孩子到处点炮仗,中午马马虎虎地吃完饭,就开始忙着準备下午祭祖用的菜餚祭品,而小孩子大都在祭祖开始前(一般是三点前)就已经全套新衣服,到处炫耀自己的过年新装 。祭祖一般是整个大家族一起在祠堂拜祭 。截至到2010年前后,应该是5至7代以内同一个祠堂,整个下园村估算应该至少有十个左右的祠堂 。以下园村瘄前社新瘄内祠堂为例,至今应该是7代同一祠堂,约40~60户(具体不详) 。到了正月初一,家庭主妇从早上五点开始,就又要忙着準备初一早上的祭祖,形式与除夕下午的祭祖还是一样的,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聚集在老祠堂,一边烧香,一边闲聊,过程应该是一个半钟左右(三柱香时间加上等齐人和收尾烧纸钱放鞭炮) 。过了除夕和初一两场祭祖的热闹,整个村子就寂静下来了,忙碌了一天一夜的女人都去补觉,男人喝茶打麻将 。基本上外面除了零星的小孩溜达,就很安静了,偶尔远处会想起炮仗声,更衬托村子的宁静 。地图信息地址:潮州市潮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