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实验学校


平江实验学校

文章插图
平江实验学校【平江实验学校】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到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迁至新学前今址,其规模仅次于苏州府学 。至清雍正年间,县学更名为长洲元和县学(简称长元县学),学宫黉舍遍植银杏,大成古殿与十八株古银杏相伴至今,成为校园一景 。七百五十载风雨历程,七百五十载钟灵隽秀,成就了平江实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
基本介绍中文名: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外文名:Suzhou Pingjiang Experimental School
创办时间:1265年
所属地区:苏州市
主要奖项:“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等
前身:平江区实验国小
占地面积:40000 多平方米
校舍面积:25000平方米
历史沿革学校坐落苏州古城东隅,南临干将路,西依平江路,北靠全晋会馆,东傍相门古城墙,是苏州古代三大学宫之长洲县学所在地 。学校历史可追溯到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长洲县学始建于旧学前 。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官府利用寺产,修建学舍、考棚,迁至新学前今址,其规模仅次于苏州府学 。至清雍正年间,增置元和县,县学更名为长洲元和县学(简称长元县学) 。1905年清政府取消科举,兴办新学,江苏巡抚陆元鼎请地方名士章钰主持,将县学西半部改办为“官立初等国小堂第五校”,第二年再将县学东半部改办为“官立初等国小堂第十三校”,以传承原来的县学 。直至建国前夕,学校名称时有变更,然而教育之薪火却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1951年,更名为“平江中心国小” 。1958年定名为“苏州市平江区实验国小” 。
平江实验学校

文章插图
原县学东面,1933年由王季常女士(振华女校创始人王谢长达之女)出资创办“私立安定初级商科职业中学”,1936年正式立案 。1950年,市政府将其併入新成立的“五一技校”,后经多次更名,1970年被市教育局排序定名为“苏州市第十一中学” 。1998年,在当时的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先生倡议下,经市教育局与平江区政府认真协商研究,决定“平江区实验国小”与“苏州市第十一中学”两所文脉相通、一墙之隔的学校破墙合併,于当时苏州市第十一中学国中部建立当时苏州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定名为“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原苏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併入苏州第二中学学习,2014年,施教区重新划分,中学部分离,国小部独立 。岁月更迭,新时代教育乐章在这片文脉绵延的土地奏响、迴旋 。学校简介学校地处区域文化的核心位置,浸润于吴文化之中,是数百年文脉传承之地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德为先的精神在学校代代相传 。
平江实验学校

文章插图
学校人文传统源远流长,名人辈出 。从这里走出去的状元有陆元文、韩菼、彭定求、陆肯堂、钱棨,三元坊就是为了纪念钱棨连中三元而建造的 。到了元和县学时期,又出了吴廷琛、陆润庠等状元 。中国着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胡绳幼年也在此就读 。学校古殿横匾上 “德润文光”四字是平江实验学校办学渊源之见证,也是一代又一代平江人美好而温馨的文化记忆 。如今,学校秉承校训“德润文光”,在吴韵旋律中,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教育理想;在课改道路上,勾画务实创新、和而不同的发展蓝图 。学校办学业绩突出,获得广泛讚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国小、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百所数位化学校、江苏教学新时空直播基地、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苏州市书香校园、苏州市绿色学校……学校在区域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