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实女中


崇实女中

文章插图
崇实女中【崇实女中】祟实女中由美国基督教会派诺冰心、贺路绥在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创立,取名为镇江私立女子学堂,亦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改为祟实女中 。
基本介绍中文名:崇实女子中学
外文名:ChongShi Girls High school
创建时间:1884年
知名校友:赛珍珠
所属地区:中国 镇江市
学校性质:【前】私立 【现】全日制公办
基本简介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今镇江市第二中学),最早可溯源到1884年附设于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的一座女塾,后迁至宝盖山併名“镇江女子学堂” 。因所在山头定名风车山,学校为“风车山私立女子学校” 。辛亥革命后学堂更名为私立崇实女子学校(附幼稚园,国小) 。据校史载:1908年,学校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崇俭朴实”,并取其首尾“崇实”为校名 。1924年《申报》新闻提到“风车山崇实女校” 。1926年因幼稚园、国小分离,学校遂名“崇实女子中学校” 。崇实女子中学校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在中国通商口岸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这里既是“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会”发源地,是中国妇女节制运动的滥觞之所,被称为“我国女子正式学校的鼻祖”(张宝生:《三十年代的一本禁毒刊物》,《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24日),崇实女中也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母校 。赛珍珠少年时代在这里求学:上午在家随母亲学西方课程,下午到崇实女中就读中文课程 。1914年赛珍珠在美国完成大学学业后,又一度在这所中学授课,反哺母校,传为佳话 。赛珍珠在她的自传里有多处提到这所中国女子学校 。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妇女史、基督教传教史的学者,不能忽视崇实女中 。历史沿革1884年是清朝光绪十年,3月36日复活节,美国基督教会派诺冰心、贺路绥在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创立女子中学,取名为镇江私立女子学堂,亦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改为祟实女中 。诺冰心任校长 。1888年,诺冰心在宝盖山东首买地一块,平房5间,迁校上山 。山上缺水,1910年,一位美国人自荷兰购风车一架相赠,借风力打井水,于是学校所居宝盖山又称“风车山” 。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凯列维特女士(Miss Qlivet)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 。同年施工,一幢2层40间16个教室及礼堂的教学楼于次年12月17日竣工(1982年因白蚁成患而拆除) 。1924年3月26日建成2层45间的宿舍楼,行政楼,3幢教师楼 。将教学楼、宿舍楼设计成横“E”形,即复活节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为纪念复活节,在教学楼屋角石上镌刻了“1921 QLVETMEMARIAL”以纪念凯列维特女士,至此,崇实女中和教会妇幼医院所建大小楼房共8幢,耗资40万美元,占地40亩,在风车山上,形成一组西式建筑楼 。1908年,学校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为“崇俭朴实” 。1921年,教学楼竣工时,将4字製成横匾,悬置门前 。后取其首尾二字“崇实”,校名正式命为崇实女子学校 。“ 1924年该校定校歌 。解放后改为公立,命名镇江市第二中学 。教学体系该校的教育体系是中国小一贯制 。先后在曹家坡、小码头设国小,分别称祟实附属第一国小、第二国小,在宝塔路设崇真国小,国小作为4年制初级班,读完后,才能上山读4年制中级班,之后再读4年制高级班 。中文科:包括古文、天文、地理、自然、历史、植物、动物、形学(几何)、八线(三角)、代数、音乐、美术、化学、物理、三民主义等 。西文科:英文津逮、美国史、迈尔通史、莎士比亚原着、伊索寓言、圣经、瀛寰全志等 。人才培养崇实女中培养了一些有用人才,其中有不少是着名学者 。如第一位荣获美国博士“金钥匙”最高奖赏的中国女性王素义、国民党卫立煌将军的夫人朱韵珩、数学家周家澍教授的夫人蒋安乐等都是毕业 。解放后改为公立,命名镇江市第二中学 。直到1990年尚健在的尹珍珠老人回忆起当年赛珍珠执教时的动人风采 。尹珍珠原名尹维贞,其妹在崇实女中毕业后被派遣到靖江,为了离家近些,尹维贞请赛珍珠通过父亲如愿以偿 。为了表示谢意,尹维贞后来将名字改为尹珍珠,永誌不忘 。校歌歌词其歌词是:崇实学校 。宝盖山上,南方景致真好看,青草满地,三五四群,小友来闲谈 。楼房高大,空气新鲜,时花任我攀,北看长江,南朝青山 。崇实崇实,诸学生喜唱歌;崇实崇实,诸教员各分科 四十年来人才培植多,师生多和睦,姐喜唱歌,妹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