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居效应

寡居效应【寡居效应】寡居效应(The Widowhood Effect) , 通常指的是许多年迈的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 , 相关研究发现丧偶会增加夫妻伴侣的死亡率 , 这种情况被称为“寡居效应” , 通过研究发现寡居效应不仅对老年人成立 , 而且对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也同样成立 , 寡居效应最长可以持续10年时间 。
基本介绍中文名:寡居效应
外文名:The Widowhood Effect
内容:丧偶会增加夫妻伴侣的死亡率
对象:老年夫妇 , 中年夫妇
概述寡居效应 , 科学研究发现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伴侣去世之后三年内死亡 , 已经有相关研究认为丧偶会增加人的死亡率 , 这种情况被称为“寡居效应” ,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仔细考察了自1991年起记录在案的58000对夫妇 , 最终发现寡居效应不仅对老年人成立 , 对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同样成立 , 研究者首次以有力的证据表明寡居与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係 。

寡居效应

文章插图
生理变化1、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 , 不仅仅是丧失伴侣这样的重大变故 , 一些小的变动 , 比如到一个新的城市去读书 , 或是家人外出务工 , 或是失恋 , 都会让人产生孤独感 , 孤独给人造成的心脏病风险与肥胖和高血压造成的风险相当 。
寡居效应

文章插图
2、孤独感真的会让人的心脏出现问题 , 孤独的老人的血压比不孤独者高出30点 , 这是他们将抑郁、压力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纳入考虑之后得到的结果 , 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力的不同 。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 , 其血压也逐渐升高 , 对于孤独的人来说 , 一场公开演讲会让他们感到比平常人更多的压力 。相应地孤独者唾液中的皮质醇和小便里的肾上腺素含量比普通人要更高 。3、孤独能够影响到人的交感神经系统 。它让人容易进入一种应对若隐若现的威胁的状态 , 孤独的年轻人的血流阻力高于不孤独的年轻人 , 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 , 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 最孤独的人的血压在这段时间里比最融入社会的人多升高了14.4毫米 。4、对于更大年龄的人孤独感还可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 孤独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 , 对于年轻人来说儘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 , 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同样是在霍利和卡乔波的研究中 , 他们发现孤独者虽然睡眠的时间看起来与不孤独者一样长 , 但是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 , 这使得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得糟糕 。相应地孤独者会更多地出现日间功能障碍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状况本就会越来越差 , 这可能让孤独者的睡眠雪上加霜 。现象剖析1、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发现相较于不孤独者 , 孤独者更难以将自己照顾好 , 他们的饮食会更差 , 他们会喝更多的酒 , 他们运动得也更少 , 他们更频繁地离婚 。2、孤独有害健康是具有进化生物学解释的 。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一旦被孤立 , 就意味着失去了群体的保护 , 并且危及到他(她)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我们的社会关係已经过于微弱了 , 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 , 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3、孤独不仅可以在社交网路中传染 , 它实际上还可以部分遗传 , 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他们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试了 8600多对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 , 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37%取决于基因遗传 。这低于他们之前研究中得到的比例 , 但仍然与抑郁症的遗传因素相当 。4、这个结果并不是说父母会将孤独感遗传给子女 , 他们所遗传的是面对孤独时个体感受到的痛苦程度 , 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