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净山


焚净山

文章插图
焚净山【焚净山】梵净山(Mount Fanjing),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焚净山
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
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对象:森林
所获名誉:2008—2009年 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发展历史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着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 。《汉书o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 。唐代《元和郡县誌》改称“辰山” 。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716年>设,今贵州印江县) 。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 。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 。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 。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 。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剎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 。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 。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之上,如镜一般,称“石镜”或“月镜”;相传八月十五日子时,万国九州之影悉现于石镜中,故称“月镜山”(陈鼎《黔游记》,康熙十年,1672年) 。又因新金顶超然卓立,故又称“卓山” 。(康熙年)《贵州通志》云:“梵净山一名月镜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迹……黔中胜概,无逾于此;访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现在,该山正式名称为“梵净山”,而“饭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传于民间 。地理环境梵净山(Mount Fanjing),位于贵州省铜仁市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方圆达六、七百里,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梵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 米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地质地貌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 。这里留下了10至14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亿万斯年的风雨侵蚀,雕琢了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诸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 。新金顶更是孤峰高耸,直刺云天,金刀峡将新金顶从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其上峡顶飞桥相连,险峻至极 。立足峰顶,时而千里风烟,一览无余;时而云瀑笼罩,佛光环绕,变幻万千,神秘莫测 。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故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自然资源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是全国着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焚净山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 。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 。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着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生态环境梵净山植物类型多样, 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 。它既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又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枢纽;同时因其特殊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动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地 。森林类型划分 原生性的栲树林、青冈栎林、珙桐林、黄杨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响叶杨木、桦木林、枫香林、枫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等44个森林类型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为3378000立方米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据不完全统计,植物种类有277科、795属、1955种,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4属19种,占全国种类数的9.5%,种子植物144科460属115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4.6%;苔藓类50科127属24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1.1%;蕨类38科85属183种,占全国种类数的7.0%,大型真菌45科123属372种,占全国真菌数的4.7% 。植物区系分比较複杂,是一个相当丰富和相当古老的温带、亚热带的植物区系 。动物种类的多样, 梵净山区拥有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和西南三个区系成分的动物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已初步记录在案的动物有800多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8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3.6%,鸟类16目39科191种,占全国的6.2%;爬行类3目9科41种,占全国的10.9%;两栖类2目8科34种,占全国的12.2%;鱼类4目9科48种,陆栖寡毛类2科21种;昆虫18目,目前已知400多种,尚有不断的新属新种报导 。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