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河南“金牌”抗疫人】阜外医院的“一线抗疫天团”:“为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拼了!”

编者按:暴雨之后,再战疫情!河南多地疫情防控升级,无数平凡英雄逆行上阵,冲到抗疫一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社区志愿者、是医护、是警察、是司机、是环卫工…他们来自我们,他们是同事、是邻居、是亲戚、是家人…他们在社区、在路口、在车上、在街头…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处、每一角,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烈日当头还是暴雨侵袭,他们坚守一线,构筑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为亿万河南人民,带来安全和希望…他们是卫士,是战士,更是勇士。他们是平凡人,更是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金牌”抗疫人。邪不压“郑”,只因有你!为此,映象网特别推出《河南“金牌”抗疫人》系列报道,致敬每一位默默无闻、却负重前行“金牌”抗疫人。
映象网讯 采访人员 李昌
在通宵做完核酸筛查,回医院的车上,疲惫不堪的麻醉科护师陈龙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们排着长队,张着嘴,啊——”
从8月2日起,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受灾后第一天复工,就派出了医护人员奔赴港区执行核酸采集任务。他们带着对让郑州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期许,加倍的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中。

疫情|【河南“金牌”抗疫人】阜外医院的“一线抗疫天团”:“为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拼了!”
文章插图

“就像包上锡纸的烤红薯”
连日来,郑州这座有着超千万人口的城市,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全员免费核酸筛查。
8月8日,又一场与病毒斗争、与时间赛跑的战疫打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再次选派260名医护人员,奔赴郑州市航空港区张庄镇。
“来,张嘴,啊——”在众多的采集点中,分配在港区南街一组的齐大屯,正忙着为一个个群众采集咽拭子。若不是他背后写着名字,就连他的同事也很难认出他。
身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的齐大屯,是我省心内科青年医师中的佼佼者。此刻他放下介入手术的导丝、导管,拿起了核酸检测取样工具,为一个又一个郑州市民进行着采集。
午后的烈日,炙烤在采集点的顶棚,让整个采集点犹如运行中的烤箱一般。而身上穿着的防护服,更让齐大屯感觉“自己就像烤箱里包上锡纸的烤红薯”。
刚投入工作不久,汗水就浸湿了全身。“湿身不可怕,把我的面罩儿蒙上蒸汽就比较苦恼了”大屯说,工作中他来不及直腰抬头,只好任由汗水往下淌。“缓过最初的热劲儿,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就这样,从当天下午两点,260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到8月9日上午10点半,持续20余小时,共采集核酸标本近11万人次。

疫情|【河南“金牌”抗疫人】阜外医院的“一线抗疫天团”:“为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拼了!”
文章插图

“武器从手术刀变成了棉签”
“虽然采集现场环境条件艰苦了点,但我们手头的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齐大屯介绍说,每一个核酸采集点,医护人员都严格按操作规范流程,登记、贴条码、采样、消毒,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不管是谁,都在认真给每一位居民做核酸采集。”齐大屯介绍说,心外科主治医师孙俊杰,是外科学博士,在“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核酸检测时他也穿上防护服,摇身一变成为与病毒斗争的战士。齐大屯形容:“孙大夫的‘武器’从手术刀变成了咽拭子棉签。”
面对采集点因炎热导致的各种突发状况,这帮医学专家处理起来可谓得心应手。令齐大屯记忆犹新的是一名冯姓女子,正在排队时她忽然脸色苍白、身体不适。从事急诊内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文克立即跑过去查看。
“是低血糖,快拿糖盐水来。”许文克和高血压科主任、疾控科主任赵秋平博士一边扶着冯女士坐下,一边让人拿来糖盐水给她喝。经过问诊、治疗后,该女士很快恢复体力。据了解,28岁的冯女士刚刚怀有身孕,医护人员随即给她开辟了绿色通道,提前为她采集了咽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