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重医三院·好技术|专家教你解锁夏日急救指南 “救”在生死一线间
中暑、溺水、犬咬伤、蛇咬伤……一到夏季,这些意外事件就急剧上升,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意外事件发生时该如何自救和给他人急救。今天,上游新闻就特别邀请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救部主任闫柏刚教授,为大家解锁夏日必备急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文章插图
急救专家:闫柏刚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急救部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员。从事急救医疗和科研工作34年,曾在西南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急救部工作23年,长期致力于创伤及危重病的急诊救治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主持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局医疗科技二等奖1项。
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
一到夏天儿童溺水事件就不断发生,7 月尚未结束,就已经曝出多起溺亡事件,听之骇然:
7 月 11 日,辽宁鞍山有 6 名小学生溺水身亡,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
7 月 10 日,湖南湘潭有 5 名少年在河内游泳,溺水身亡。
7 月 7 日,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 6 名学生在黄河中溺水失联。
.......
在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2018 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中可以看到:1~14 岁儿童意外致死的首位原因就是溺水,在意外致死各项原因中占比高达 51%,甚至 1 岁以下儿童溺水致死率也高达 7%,位列前三。据WHO报告,全世界每年有45万人死于淹溺,溺水事件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闫主任提醒,溺水自救姿势和呼吸非常重要,互救则需要谨记四大施救原则:
自救——“水母漂”:游泳者头缩,双手抱膝,膝靠着胸,就可以像水母一样漂起来,要注意自然缓慢吐气,不可故意憋气。
文章插图
互救——记住这4个原则:
1.团队救优于个人救:尽可能多人参与救援,手拉手或者拉着固定物,尽量避免单人下水施救,拨打120和119;
2.岸上救优于水下救:会游泳不代表会水中救援,水中救援需专门训练。
3.工具救优于徒手救:除了在周边环境寻找救生圈、绳子、长杆等工具外,经常外出游泳的人还可配备“救生圈弹射枪”。
4.无论是干性淹溺还是湿性淹溺都无需控水:由于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所以千万不能倒挂控水。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昏迷,无呼吸无脉搏的现象,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采用最新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文章插图
中暑:学会这5步 快速脱离中暑险境
重庆的夏季高温时间长,中暑事件频发,但大家可不能小看了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头痛、发烧、呕吐或昏倒是中暑最基本的症状。闫主任重点提醒,中暑后降温虽然重要,但不建议用酒精擦拭等极速降温方法。那么发现了身边的有人中暑了该怎么办呢?
急救5步走:
1、荫凉:将患者从高热环境中,移至树下或荫凉通风处。
2、脱衣:脱患者衣物,足部稍微抬高,并平躺休息。若有呕吐现象则侧躺,保持呼吸道畅通。
- 郑州市三院|点赞郑州“大白”!风雪夜里的这些画面让人破防
- 搜救同一溺水者时失去宝贵生命 深度还原3名救援队员遇难经过|特别报道 | 救援队员
- 战鹰|沉痛悼念!退伍军人孙晓森救援三名落水人员后因体力不支溺水牺牲
- 溺水|这位95后孕妇,真美!
- 抢救|1岁8个月幼童溺水生命垂危她挺着孕肚跪地抢救30分钟
- 中山三院|全球之最!一肝救两人,老少相差82岁
- 刘新筑|女子溺水,众人都说没救了,他们却不放弃,一次、两次、三次……奇迹出现
- 老人|王菊芝:74岁“医生奶奶”跪地救回溺水青年
- 溺水者|坚持水上义务救援 16年59岁的他没打算“退休”
- 溺水|“熊孩子”恶作剧,一年4次报假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