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历史真相:被误解千年的李白 长安历史之最( 五 )


至德二载(757)二月十日 , 李璘兵败润州 。十天后 , 逃至大庾岭的李璘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擒杀 。
这场由唐肃宗发动的内讧权斗 , 最终以胜利者的意志 , 定性为“永王之乱” 。太上皇唐玄宗在李璘兵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 , 失去了赖以制衡儿子唐肃宗的唯一势力 , 无奈只能发诰 , 宣布将李璘废为庶人 。但当唐玄宗获悉李璘遇害的消息 , 他才真情流露 , “伤悼久之” 。
而唐肃宗 , 再次以他的表演 , 洗脱他才是害死李璘的真凶这一事实 。史载 , 唐肃宗在得知李璘死亡的消息后 , 责备皇甫侁“既生得吾弟 , 何不送之于蜀而擅杀之” , 并做出“废(皇甫)侁不用”的决定 。皇甫侁成为唐肃宗的替罪羊 , 而唐肃宗则在历史上继续营造孝悌的君王形象 。
所谓“永王之乱” , 因为关乎胜利者唐肃宗的历史形象 , 事后被篡改和掩盖的真相很多 。特别是当唐肃宗付出了巨大代价 , 在同年九月收复长安 , 并迎回太上皇唐玄宗 , 最终“取缔”了蜀中朝廷、实现大权在握之后 , 永王李璘连同他的同党 , 更是被塑造成为帝国的叛乱者 。虽然擅于权术的唐肃宗表面说不忍心宣布李璘的罪行 , 但实际上 , 一整套的政治宣传和秋后算账 , 早已在大唐的子民脑海中输入了“李璘集团等于叛国者”的权威信息 。
李白加入李璘幕府不到三个月 , 人生就从高峰跌入了谷底 , 不仅是朝廷的囚犯 , 还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 。
别人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永王之乱”的真相 , 但他李白知道呀 。
他要说出来 。
03李白卷入的这场皇室内斗 , 使得原本两三年可以平息的安史之乱 , 一拖拖了八年 , 大唐盛世由此彻底转衰 , 再无复兴之日 。
重新审视“永王之乱” , 唐肃宗才是最应该站上历史审判席的那个人 。
他为了抢班夺权 , 不惜引入回纥军队 , 许诺后者收复长安后可以抢走财物和女人;
他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 放弃谋臣李泌提出的直捣安史叛军老巢的计谋 , 只想着收复仅有象征意义的长安;
他为了消除皇位的潜在争夺者 , 再次将李璘走海路奇袭叛军老巢的计划扼杀 , 并将其定性为“谋乱”……
他的皇位保住了 , 但国家却陷入了更长久的战乱 。
这是事件的真相 , 也是李白认定的、需要告诉世人的真相 。最后的几年 , 他咀嚼苦涩 , 吐露悲情 , 在诗里一遍遍述说李璘之事 , 就是为了伸冤和抗辩 , 跟被篡改的事件真相作斗争 。
在李璘兵败之时 , 李白跟随溃散的士兵死里逃生 , 当时的情形 , 他在《南奔书怀》中有这样的描述:
主将动谗疑 , 王师忽离叛 。
自来白沙上 , 鼓噪丹阳岸 。
宾御如浮云 , 从风各消散 。
部将们相互疑神疑鬼 , 永王的军队顷刻七零八落 , 来到白沙洲一带时 , 丹阳岸边战鼓雷鸣 , 而幕僚们就像天上飘浮的云朵一样 , 随风不知消散到哪里去了 。
李白沿江西逃 , 先平安地逃到舒州(今安徽潜山) , 再躲藏到西边的司空山 , 但是不久他被抓住了 , 囚禁在浔阳的监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