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蛙


魔鬼蛙

文章插图
魔鬼蛙魔鬼蛙,史前魔鬼蛙又叫魔鬼蟾蜍 。生存时代是至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后期,21世纪初欧洲科学家挖掘一副40.6厘米长的该蛙化石,而科学家估算活着时候肛吻要有43—45公分,拉伸开全长超过1米 。大概有9~10斤甚至更重 。
【魔鬼蛙】该蛙有牙齿,其骨头上的起伏则显示它可能有某种骨质“甲冑(zhou)” 。分布于白垩纪中后期的东非大陆和欧亚大陆地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魔鬼蛙
别称:魔鬼蟾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属:古生物
分布区域:白垩纪东非大陆和欧亚大陆
外文名:Beelzebufo
生存时代: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后期
体重:4.5—5+公斤
体长:肛吻17—20英寸(初步估计)
物种学史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学者戴维·克劳斯等人 。他们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一种巨蛙化石,科学家给这种奇特的远古巨蛙起名“魔鬼蛙” 。他们推断这种巨蛙生活在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后期,和恐龙同时代 。1993年,克劳斯就开始在马达加斯加岛搜寻异常巨型青蛙的骨头碎片,这些骨头碎片可以追溯至白垩纪后期,即大约7000万年前 。在这些骨头碎片的发掘地,克劳斯还发现了一些恐龙和鳄鱼的化石 。然而,克劳斯的研究小组才寻找到足够多的青蛙骨头碎片,并将其组装起来,拼成一幅完整的青蛙形状,并据此确定其样貌和体重 。目前现存的体形最大的青蛙是非洲西部的巨蛙,重达7磅 。克劳斯与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化石青蛙专家一同,认定这只“魔鬼青蛙”与其它非洲蛙并无亲属关係 。与现代青蛙类似,“魔鬼青蛙”有一张阔嘴,以及强壮的下巴和牙齿 。它的头骨异常厚实,身披成防护用的凹凸状甲壳 。它的名字由希腊文的“魔鬼”和拉丁文的“青蛙”组成 。这只巨型青蛙的家族亲缘关係给科学家们留下了一个古生物学的谜:有关大陆漂移的标準理论表明,在“魔鬼青蛙”时代,马达加斯加岛所在地曾被海洋与南美洲隔离开来 。克劳斯表示,青蛙无法在盐水中长期存活下来,因此他主张认为,这种巨型青蛙证明了一些有争议的理论,即在“魔鬼青蛙”时代后期,大陆块之间的确曾经存在着一些桥樑,这种桥樑可能就是当今的南极洲,不过那时的南极洲可能比如今的南极洲要温暖许多 。第一批青蛙大约出现在距今1.8亿年前,白垩纪 。第一批“魔鬼蛙”化石碎片是1993年被发现的,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像组合“七巧板”一样,不断重新还原它们 。儘管“魔鬼蛙”是蛙类之王,但它却不是地球上曾经存在的最大的两栖动物 。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许多动物的体型都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比如类似鳄鱼的普氏锯齿螈可以长到10米长 。形态特徵魔鬼蛙,史前魔鬼蛙又叫魔鬼蟾蜍 。生存时代是至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后期,21世纪出欧洲科学家挖掘一副40.6厘米长的该蛙化石,而科学家估算活着时候肛吻要有43—45公分!拉伸开全长超过1米 。大概有9~10斤甚至更重 。一些科学家指出,这不能说明这具化石是魔鬼蟾蜍中体型最大的,肯定有更大的存在!而现存的最大蛙类只有约3公斤重 。该蛙有牙齿,其骨头上的起伏则显示它可能有某种骨质“甲冑(zhou)” 。分布于白垩纪中后期的东非大陆和欧亚大陆地 。这种蛙生活在距今 6500 万到7000 万年前;它是有史 以来最大的蛙类 ,十分兇残,甚至可以吃掉刚出生的恐龙 。“魔鬼蛙”身长41 厘米,体重估计在4.5 公斤左右,它体格强壮 ,有宽大的嘴和强有力的颚 。生活习性科学家推测魔鬼蟾蜍的生活习性,类似于现今的蔗蟾蜍,会捕食些昆虫、小的爬行或两栖类 。研究人员还说, 这样的巨蛙甚至有可能吞食那些刚刚孵出来的大型恐龙幼崽,如:霸王龙、梁龙,此外小盗龙、结节龙也可能成为它的捕食对象 。分布範围魔鬼蛙分布于白垩纪中后期的东非大陆及欧亚大陆 。科学家说,虽然“魔鬼蛙”发现于非洲,但它和如今生活于南美洲的一种外号叫大嘴蛙的蛙类似乎是近亲 。但“魔鬼蛙”比它的南美近亲以及所有其他现存蛙类都要大 。现存最大的蛙类是西非“巨人蛙”,其体长可达 32 厘米,体重可达3.3 公斤,是蛙中之王 。栖息环境科学家们认为,“魔鬼蛙”通常不生活在水生环境中,也不会像今天的近亲那样在睡莲叶子上跳来跳去 。相反,它们通常生活在半乾旱环境中,懂得伪装自己,然后突然跃起捕食猎物 。迁移这种巨蛙引起科学家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显示它与非洲其它蛙类不相似,而可能是南美洲一种现存蛙类的“亲戚” 。而根据地球板块漂移学说,在“魔鬼蛙”生存的时代,马达加斯加及非洲大陆已经与南美洲分离很久了 。由于这种蛙类不能在海水中长期生存,有科学家推测“魔鬼蛙”及其“亲戚”可能是通过当时一些断断续续的狭窄“陆桥”通道 。以数千万年前还比较温暖的南极洲为跳板,实现了大範围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