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


监国

文章插图
监国【监国】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
基本介绍中文名:监国
拼音:jiān guó
注释:监管国事
含义: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
词语信息【词目】监国【拼音】jiān guó详细解释1、监管国事 。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 。《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史记·晋世家》:“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 。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旧唐书·高宗纪下》:“庚申,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庄公命世子忽监国,自与祭足如周,朝见周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其书是明仁宗东宫所阅,上有监国之寳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三回:“﹝太祖﹞命太子皇太极监国,自率二万劲旅,到天坛祭天 。”2、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汉﹞太后制以威(郭威)监国 。”元 郑光祖 《辅成王周公摄政》第三折:“我子为君王幼小权监国,除此外别无他意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次日早朝,庄公假传一令,使大夫祭足监国,自己往周朝面君辅政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八九回:“我今朝才晓得你的心肝了 。你想儿子即位,你好监国,这等痴心妄想,劝你趁早罢休!”典故《春秋.左传鲁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 。里克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 。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 。稟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 。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 。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 。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 。见大子,大子曰:吾其废乎 。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 。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 。脩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1. 晋侯,晋献公 。2. 大子(即太子),申生,晋献公之长子,次子重耳(晋文公)、少子夷吾 。3. 臯落氏,臯音高 。4.李克,晋大夫 。5. 冢子,大子也,尔雅:冢,大也 。6. 君与国政,与,谋也 。7. 嗣适 。嗣,继也;适音嫡 。8. 不共是惧,共音恭 。朝廷的代理元首是皇帝缺位或有事不在京城的情况下,临时由一名重要人物(通常为储君、宗室)行使皇帝权利 。例一成吉思汗去世后,指定窝阔台继承 。但窝阔台还在远方出征,无法举行忽勒里台大会的选举 。这时拖雷担任监国3年之久,直到窝阔台返回 。这种监国是正式朝廷的代理元首 。例二康熙皇帝出征準葛尔由皇太子胤礽监国摄政 。例三明英宗朱祁镇率兵出征抵抗瓦剌太师也先来袭,出发前命其弟郕王朱祁钰(明代宗)监国 。临时政府首脑临时政府首脑是皇帝和朝廷无法履行职务的情况下,其他重要领导人如太子、亲王出任临时政府首脑 。例如:西晋末年,皇帝和朝廷被围困于长安,司马睿按照朝廷旨意,组织临时性的朝廷机构,在建康监国 。直到西晋皇帝被害,司马睿才正式称帝 。司马睿的监国属于临时政府的首脑 。还有就是明朝末年 。朝廷的常务副元首朝廷的常务副元首是指储君辅佐皇帝、参与政务的一种行政称号 。太子虽然是储君,但太子及其东宫办事机构也不是行政系统中的法定机关,朝廷的正常运作体系中,没有太子参与政务常规连线埠 。所以太子加上监国的称号,表明他可以正式参加朝廷核心层 。北魏某些时期,皇帝的旨意一律经过监国的太子,唐朝和明朝,也经常出现太子监国 。唐朝有17个皇帝有太子监国,监国的时间长达200多年 。这些情况说明,太子监国制度,这时太子担任的监国相当于“常务副元首” 。此外,加拿大总督也可以做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