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文章插图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是2015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邹磊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邹磊
类别:政治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5-2
字数:309千字
内容简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是邹磊的作品 。该书旨在从历史和比较的视野中系统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历史条件、现实考量、理想图景,以及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举措、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战略是关乎未来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效应已经初现端倪,而且会越来越更加显现 。经济方面 。有供给,有需求 。互通共建、合作共赢成为主旋律 。一是资本、技术铺路 。就是利用中国的外汇储备、资本和技术帮助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路通之后的投资与贸易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欠已开发国家、发展的“洼地”,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一带一路”相关的65个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都会因为有了交通的畅通而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带来更多的投资需求 。这是第二个需求 。三是中国经济的双向对外开放,影响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全球区域範围内的贫富差距问题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优势可以互补的65个国家之间的合作,理论上,可以释放出很多需求,相信一定能够改善很大範围内的区域贫富差距问题 。当然对中国来讲,消化过剩且是他国所需的产能、利用充盈的外汇储备、破解国内发展之瓶颈等都有好处;同时对世界来说,坚持将这个路子走下去,针对当前全球经济的长期停滞,无疑是一剂良药 。这是第三个需求 。政治方面 。有包围,有反包围 。战略战术结合,奏响“和平崛起”曲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新时期中国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藉由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勾勒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战略新图景,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和丰富的国际关係内涵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首部学术专着,本书以政治经济学为主要研究路径,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双重比较视角,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谋划、建设动态、风险因应等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关于这一战略构想的分析框架 。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合作的最新趋势、深化对内政和外互动动关係的理解、增进对不同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演变的认识、评估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宗教因素,探索建立与各相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引发对古代丝绸之路盛衰的再思考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品目录 丛书总序 序言 导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篇章安排 第一章地缘、贸易与信仰: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再思考 一、 古代丝绸之路的海洋与陆地 二、 古代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 三、 古代丝绸之路的伊斯兰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旧之间:理解中国与中东的“现代丝绸之路” 一、 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兴起 二、 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根源 三、 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实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略海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谋划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条件 二、 “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考量 三、 “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期愿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点面结合: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推进举措 一、 “一带一路”上的政治安排 二、 “一带一路”上的金融合作 三、 “一带一路”上的互联互通 四、 “一带一路”上的次区域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任重道远: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风险与因应 一、 节点国家的内部风险 二、 沿线地区的跨境威胁 三、 沿线地区的大国竞争 四、 中国的风险管控与因应 本章小结 结论 一、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与举措 二、 历史与比较视野中的“一带一路” 三、 “一带一路”的前景展望参考文献后记作品评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中长期国家战略,它的倡议和顶层设计本身,不仅是古代丝路的历史传承,而且蕴涵着现实的战术套用 。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重返亚太战略,试图通过筹组“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等国际组织,强化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 。意在对中国形成遏制和包围,强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有效实现针对性的突围和反包围 。“一路”可以实现突围 。突围是“一路”的概念 。所谓突围就是要冲破包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设计,可以在东边冲破第一岛链冲出太平洋,这是第一条;可以往南边控制南中国海,这是第二条;也可以从南中国海转往马六甲海峡出印度洋,这是第三条 。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路” 。“一带”可以实现反包围 。反包围是“一带”的概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线路设计和推进时序,首先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跟高铁有关係,中国与“一带”沿线国家的高铁建设合作,不仅是南方的东协十国,而且还要往中亚,往西亚,往东欧,往西欧,往中东,理想状态是实现亚、欧、非三大陆高铁基本覆盖 。如此一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就会转移到亚欧非即所谓的世界岛上面,从地缘上看,原本的美国世界经济中心慢慢地被转移过来了 。美国原本所谓的包围,结果却被反包围了 。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带” 。——新华网作者简介邹磊,男,1986年生于上海 。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讲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04—201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分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科学》、《国际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并共同主编《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