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群


石鼓群

文章插图
石鼓群分布于滇西北三江併流地带的地层单位,为一套微晶片岩、千枚岩和变粒岩,夹有变质火山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及碳酸盐盐岩 。由三个组组成,自下而上是:羊坡组、陇巴组、塔城组 。
【石鼓群】时代为晚元古 。代号Zs 。
基本介绍中文名:石鼓群
外文名:Shigu group
组成:羊坡组、陇巴组、塔城组
时代:Z
命名:米士,1945年命名石鼓片岩,
时代Z命名米士,1945年命名石鼓片岩,创名于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 。云南区测队1965年改称石鼓群并进一步划分 。地层分区扬子区原始定义指丽江县石鼓以西一带浅变质岩系 。沿革创名时称称石鼓片岩,划属元古代,并认为等于昆阳系或似昆阳系底部 。云南区测队(1965)在《1:100万下关幅地质图说明书》中改称石鼓群,并划分为4个岩性段,认为其时代属早古生代,可能属奥陶纪~志留纪 。云南区调队四分队(1984)和云南区调队二分队(1985)将该群划分为3个组7个非正式段,即羊坡组(分为一段、二段、三段)、陇巴组(分为一段、二段)、塔城组(分为一段、二段),认为其时代属早寒武世 。云南地矿局(1990)将该群置于震旦系 。现在定义上部以微晶片岩为主夹变质火山碎屑岩及基性火山岩,中部以千枚岩为主夹少许碳酸盐盐岩,下部以变粒岩、片岩为主夹少量片麻岩 。测量厚度大于12300m,未见底,被早泥盆世冉家湾组平行不整合覆盖 。自下而上分为三个组:羊坡组、陇巴组、塔城组 。该群主体是一套受浅变质的砂泥质碎屑岩,变质程度有由上而下逐渐加深的趋势 。由于遭受较强烈的变形,岩层内小断层、小褶皱和劈理相当发育,这可能是该群厚度巨大的原因之一 。该群分布在丽江市石鼓镇至塔城乡一带金沙江两岸,呈北西~南东向延展,长112km,宽16~28km,两侧为大的走向断层分割,使顶底关係不明 。分布区内有一条大的走向断层贯穿全区,使确定完整的地层层序增加了困难 。特徵石鼓群位于云南西北部,面积约1 600km2,为甘孜—理塘板块的结晶基底 。是晚元古代扬子板块基底石鼓-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一部分 。石鼓群上段片岩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绿泥石等矿物组成,还含少量钠长石和钛铁矿 。岩石以变晶结构为主,同时伴有变余砂状结构和变斑结构,层理、皱纹、片状构造发育 。在SiO2-TiO2图解上,片岩落入火成岩和沉积岩分界区域,显示二者兼有的特徵,根据Shaw的判别式计算的DF值均小于0,指示了负变质岩的特徵,该岩石具有较高的Al2O3和K2O含量,说明片岩中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和含钾矿物 。主量元素构造环境图显示该岩石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与海洋岛弧环境 。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学特徵和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片岩原岩为一套长英质碎屑岩与粘土岩为主的岩石组合 。研究动向据现有资料,分为古元古代黎明岩群、中元古代新主岩群、新元古代巨甸岩群 。黎明岩群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夹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泥质岩石中具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组合,基性岩中具铁铝榴石、普通角闪石组合,为中压低角闪岩相 。黎明岩群后期抬升减压,叠加低压低角闪岩相变质,新生红柱石,部分原生蓝晶石退变成红柱石 。于侵入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中获得Nd同位素模式年龄1369.8Ma和1 343.8Ma,绿泥石英片岩中获得1 896.6Ma和2 161MaNd同位素模式年龄,故将黎明岩群时代置于古元古代 。新主岩群分哈吉洛岩组和路西岩组,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夹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岩石具糜棱岩化 。哈吉洛岩组为低压低角闪岩相,具红柱石、十字石、铁铝榴石组合,路西岩组为高绿片岩相 。于侵入新主岩群中的变质变形花岗质岩脉中获得锆石铅同位素年龄811±2Ma、820±1Ma、823±1Ma,故将新主岩群时代置于中元古代 。巨甸岩群分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岩性为千枚岩、板岩,夹一层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低绿片岩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