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家矶


谌家矶

文章插图
谌家矶谌家矶地区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东北部 , 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 , 武汉市政府为了加快武汉现代製造业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而开发建设谌家矶现代製造产业园 , 并且建成基础设施完善 , 服务体系健全 , 创业条件灵活 , 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集聚 , 有一个有一定影响的都市型消费品现代工业园 , 吸引了国内的很多企业来投资兴业 。在教育方面有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等高等院校
谌家矶街道 办事处驻谌家矶大道73号 , 辖3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谌家矶、平安铺、朱家河、新建、先锋、长江明珠、新建 。人口15000人 , 面积8.33平方千米 。
瞩目已久的长江新城的选址 , 终于落子确定 。今日上午9时 , 武汉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 , 长江新城项目落子谌家矶 , 範围涵盖武湖、谌家矶地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谌家矶
外文名称:shenjiaji
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面积:8.33平方千米
人口:1.5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谌家矶街位于东北端长江北岸 , 是三面临水、一面倚陆的小块冲击平原 。东北与黄陂滠口、武湖农场交界 , 南临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 , 西界府河 , 北至汉北河与武湖农场相望 。有新河大桥和朱家河大桥分别连线武汉市中心城区和黄陂武湖农场 , 汉施公路贯穿全境 。谌家矶街辖区总面积为8平方公里 , 围堤内面积6.7平方公里 。
谌家矶

文章插图
卫星地图历史谌家矶1949年7月~1950年秋建立临时政府 , 1950年秋~1952年6月建滠口区谌家矶临时政府 , 1952年6月~1953年底建黄陂县谌家矶十七区乡政府;1956年春~1956年8月 , 由五通口乡改为汉桥区联汉农场;1958年~1966年5月是党组织发展阶段;1966年5月~1975年2月“文革”期间称为延安公社革委会、谌家矶公社革委会;1975年2月至1979年年1月改汉桥区谌家矶分社;1979年5月~1983年由洪山区谌家矶公社改为洪山区谌家矶乡政府;1985年2月以“城带郊”精神将乡政府划为江岸区谌家矶乡人民政府;2000年12月18日撤乡建街 , 成为江岸区人民政府谌家矶街办事处 。产业谌家矶街有常年菜园4000亩 , 蔬菜年产约9000吨 , 上市蔬菜约8000吨 。鲜鱼生产约150吨左右 , 肉猪出栏年约3000头 。街属企业起步较晚 , 现有企业近50家 , 总产值2亿元 。在第一、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 第三产业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 街有农用车154台 , 客货汽车88台 , 个人兴办的餐馆、商店、理髮、建材及其他行业的门点达300余户 , 年创产值8000万元 , 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 , 从拖拉机到农用车到客货汽车 , 成为谌家矶街村(居)村民经济发展的印证 。荣誉谌家矶街街1988年被武汉市评为蔬菜基地建设先进单位 , 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区评为防汛抗洪“立功群体”单位、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英雄群体”单位;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区授予“立功单位”;2000年被评为武汉市“无毒社区”和湖北省百强乡镇(第84位) 。生态环境随着高污染的化工工业退出历史舞台 , 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将大大改善 , 区域内有谌家矶郊游公园 , 道路边参天的水杉和良好的植被 , 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 毗邻全市最大的生态农业园区 , 武汉现代蔬菜园、田田现代农业园 , 空气品质好 。为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城郊高品质居住区、休闲旅游生态区、现代製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园区提供了条件 。交通交通便捷 , 区位优势凸现 。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开工 , 谌家 天兴洲大桥引桥矶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凸现 。处中环线的重要节点上 , 中环线的贯通 , 使武湖生态农业发展区和和阳逻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发展潜力十足 , 而作为连线汉口核心区域与新兴发展区域的一个重要节点 , 其发展将受到两头的拉动 , 其经济区位优势也日益加强 。发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谌家矶区域提供的发展机遇 。武汉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核心区域 , 在“两型社会”的框架下 , 可以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市政府也正在实施全民创业的战略 , 以及江岸区着眼“两型社会”建设作出决定 , 在中心城区内将不再布局生产、加工型工业企业 , 逐步把工业企业迁移到江岸、堤角和幸福垸等处在城区边缘的生态型都市工业区内 。谌家矶可以藉此机遇 , 在全市、全区建设“两型社会”总体框架下 , 高起点科学规划 , 大手笔谋划谌家矶区域的发展 。黄埔新城黄埔新城的规划发展 , 为谌家矶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武汉最新出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黄埔新城内将适当混合发展产业、居住用地 。新城内以中档居 谌家矶作为黄埔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滨临长江、朱家河 , 有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 , 可发展水岸经济 。处于水岸开发后发优势的谌家矶 , 发展优势日益凸现 。市中心区长江、汉水沿岸区域基本开发完毕 , 谌家矶岸线的开发才破题 。府环河堤防工程完工后 , 8.2公里长的朱家河成了堤内河流 , 防御功能将淡出 , 朱家河故道的行洪功能将转变成景观功能 。谌家矶宽阔的长江岸线为水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住区为主 , 滨水区发展少量高档住宅;工业区主要发展环保型都市工业 。规划方案中 , 保留了长江岸线和朱家河部分河道 , 以作为黄埔新城的标誌性绿轴 , 并利用张公堤、三环线绿化带等绿色廊道 , 形成“绿水环城、绿轴交汇”的生态型居住家园 。此外 , 新城依託滨江岸线及天兴洲的开发 , 还将发展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