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


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

文章插图
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本完全以图片形式诠释青光眼的着书 。作者以其23年临床生涯中积累的一系列极其珍贵的临床病例图片,结合自己独特的见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青光眼各类疾病和体徵,以期帮助或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诊断和治疗青光眼 。
基本介绍书名: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
作者:张秀兰 王宁利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数:312页
开本:16
品牌: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文名:Illustrate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aucoma
类型:医学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17189101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是目前国内外青光眼领域尚未见到的、完全用自己二十多年临床生涯收集与拍摄的图片去诠释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着书!作者简介王宁利,男,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亚太眼科学会理事、亚非眼科学会理事、国际眼科理事会委员、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常务理事 。1987年—1992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硕博连读攻读青光眼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8年—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Calif.San Diego)希利(Shiley)眼科中心从事博士后临床进修、基础研究工作 。张秀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山眼科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青光眼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青光眼学组秘书,美国视觉科学和眼科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兼秘书等 。第七届亚太青光眼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秘书、国际眼药理及治疗学会(ISOPT)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3年考入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6年制),198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任于中山眼科中心工作,1993—1998年硕博连读攻读青光眼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9—200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眼科系从事科研工作(博士后、研究助理、高级研究员)和临床培训近四年 。图书目录第一章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第一节 解剖特点 图1―1―1房角的观察 图1―1―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级 图1―1―3裂隙灯下前房角宽窄的判断 图1―1―4宽房角与窄房角的区别 图1―1―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动静态观察 图1―1―6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虹膜膨隆型(瞳孔阻滞型) 图1—1―7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高褶虹膜构型和高褶虹膜综合徵 图1―1―8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混合机制 图1—1―9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临床分类体系 第二节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1—2―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 图1—2―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水肿 图1―2―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散大、变形、房角关闭 图1―2―4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散大、变形、虹膜萎缩 图1—2―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哏青光眼斑和色素沉着 图1―2―6前房穿刺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1―2―7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底的损害 图1―2―8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变化 图1―2―9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脉络膜的变化 图1―2一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UBH表现 图1―2―1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1—3―1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实例 图1―3―2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爬行性粘连 图1―3―3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底视神经的损害 图1―3―4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第二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2—0—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徵 图2—0—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图2—0—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 图2—0—4 支持原发性开角型视神经损害的视盘证据 图2—0—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神经纤维束损害与视野损害的对应关係 图2—0—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典型表现 图2—0—7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纤维层的变化 图2—0—8 活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神经纤维层图像 图2—0—9 视盘监测对评价青光眼病程进展的作用 图2—0—10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图2—0—11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研究 第三章 儿童青光眼 第一节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图3—1—1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眼外观 图3—1—2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Habb纹 图3—1—3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3—1—4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水眼” 图3—1—5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儿童期所见 第二节 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 第三节 合併先天眼部发育异常、全身疾病或综合徵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1 合併虹膜发育异常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2 合併虹膜和房角发育异常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3 Axenfeld—Rieger( A—R)综合徵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4 合併先天性无虹膜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5 合併Peter综合徵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6 合併Sturge—Weber综合徵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7 合併先天性小眼球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8 合併先天性小角膜的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3—9 合併先天性脉络膜缺损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第四节 其他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4—1 与白瞳症的鉴别 图3—4—2 儿童外伤继发性青光眼 图3—4—3 儿童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3—4—4 儿童牵牛花综合徵继发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图3—4—5 继发性儿童青光眼 图3—4—6 白内障术后继发儿童青光眼 第四章 继发性青光眼 第一节 全身疾病继发青光眼 一、肝豆状核变性继发青光眼 图4—1—1 肝豆状核变性继发青光眼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青光眼 图4—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继发青光眼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青光眼 图4—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或合併)开角型青光眼 四、全身肿瘤转移继发青光眼 图4—1—4 全身肿瘤转移继发青光眼 五、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图4—1—5 尿毒症引起的继发青光眼 第二节 眼部炎症继发青光眼 一、巩膜炎继发青光眼 图4—2—1 巩膜炎继发开角型青光眼 二、角膜溃疡继发青光眼 图4—2—2 角膜溃疡继发青光眼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 图4—2—3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4—2—4 角膜内皮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四、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 图4—2—5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青光眼 五、葡萄膜炎症继发青光眼 图4—2—6 葡萄膜炎继发开角型青光眼 图4—2—7 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图4—2—8 初诊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4—2—9 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术后晚霞状眼底 六、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徵 图4—2—10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徵 七、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 图4—2—11 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 第三节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 一、眼内出血与青光眼 图4—3—1 眼内出血与青光眼 二、房角后退与青光眼 图4—3—2 房角后退与青光眼 三、眼外伤后炎症继发青光眼 图4—3—3 眼外伤后炎症继发青光眼 图4—3—4 其他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 第四节 晶状体源性继发性青光眼 一、成熟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图4—4—1 成熟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二、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 图4—4—2 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4—4—3 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图4—4—4 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 三、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图4—4—5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四、晶状体皮质残留性青光眼 图4—4—6 晶状体皮质残留性青光眼 五、球形晶状体继发青光眼 图4—4—7 球形晶状体继发青光眼 第五节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继发性青光眼 图4—5—1 各种眼底疾病引起青光眼 图4—5—2 Coats病引起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图4—5—3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併青光眼 第六节 眼内肿瘤继发性青光眼 图4—6—1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继发青光眼 图4—6—2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致继发性青光眼 图4—6—3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继发青光眼病例(青光眼期) 图4—6—4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继发青光眼病例 图4—6—5 青光眼合併颅底肿瘤的MRI表现 图4—6—6 脉络膜血管瘤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图4—6—7 睫状体多发性囊肿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第七节 眼内手术后继发青光眼 一、白内障摘除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 图4—7—1 人工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 图4—7—2 白内障摘除术后病毒感染继发青光眼 二、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图4—7—3 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 图4—7—4 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排斥继发青光眼 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图4—7—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青光眼(无硅油眼) 图4—7—6 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继发青光眼(有硅油眼) 图4—7—7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青光眼(多次手术后) 图4—7—8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青光眼(硅油在眼内的各种表现) 图4—7—9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图4—7—10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青光眼(硅油堵塞植管) 图4—7—11 其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青光眼 第八节 其他继发性青光眼 一、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徵 图4—8—1 各种形态的ICE继发青光眼及治疗效果 图4—8—2 ICE综合徵角膜内皮镜检查 图4—8—3 ICE综合徵继发房角关闭 二、色素播散综合徵和色素性青光眼 图4—8—4 色素性青光眼 图4—8—5 其他可能伴有继发性青光眼的虹膜色素异常 三、假性剥脱综合徵与青光眼一 图4—8—6 假性剥脱综合徵继发青光眼 四、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的青光眼 图4—8—7 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性青光眼 图4—8—8 颈动脉—海绵窦瘘导致的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性青光眼 图4—8—9 Sturge—Weber综合徵导致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开角型青光眼 图4—8—10 Sturge—Weber综合徵导致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青光眼 五、马方综合徵与青光眼 图4—8—11 马方综合徵合併开角型青光眼 图4—8—12 马方综合徵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4—8—13 马方综合徵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 第九节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图4—9—1 局部点用激素类眼药水导致激素性青光眼 图4—9—2 眼局部注射长效激素导致激素性青光眼 …… 第五章 混合性青光眼 第六章 绝对期青光眼 第七章 青光眼药物治疗 第八章 青光眼雷射治疗 第九章 青光眼手术治疗和併发症及其处理 第十章 青光眼与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鉴别――视盘形态的鉴别诊断名人推荐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播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带来丰富视觉盛宴的摄影展!太精美了! ——陈晓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主任和青光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我国着名青光眼专家 青光眼疾病是眼科疾病中最複杂和最难掌握的学科之一 。张大夫和王大夫能够用一组组图片去展示各类青光眼的疾病体徵、用完整的一系列图片去解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分析成功和失败病例,分享诊治经验和技巧,探讨临床新发现和见解……是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书! ——赵家良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我国着名青光眼学家 本书是两位着者在长达20余年青光眼临床诊治过程中积累的、珍贵的2000多帧病例图片串珠而成,遵循青光a临床诊治思维,按青光眼病种,原发性与继发性,青光眼药物、雷射和手术治疗等十章编着,系统介绍各类青光眼的体徵、诊断与治疗过程,既体现了以疾病问题为中心的叙事方式,又融汇了当下国内外青光眼诊疗的最新进展,开卷有益,殊为难得 。这是本人极力推荐的好书之一! ——葛坚教授,我国着名青光眼学家,曾任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主任、院长,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 本书紧跟学科发展,能把近年来最新的进展写进书中 。如着者能按照最新的儿童青光眼共识来撰写先天性青光眼这一章节;能把诸如“脉络膜膨胀学说”、“跨筛板压力差”、“视神经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结构进展是否可以作为病程进展的监测”等目前青光眼领域有争议的观点,也用一组组图片来探讨 。本书观点新颖,具有时代气息 。——李美玉教授,我国着名青光眼学家、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 本书有一个特色,是“第十章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鉴别——视盘形态的鉴别诊断” 。这在目前青光眼领域的书籍中难以见到的章节 。着者丰富的一组组、_系列图片,定将给读者带去非常直观、清晰的鉴别要点 。——蒋幼芹教授,我国着名青光眼学家、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眼科主任、青光眼主任 本人对此书“第九章青光眼手术治疗和併发症及其处理”非常欣赏,涉及的青光眼手术非常完整,录像图片就有500多张,而且非常清晰,手术步骤完整,还穿插了许多着者手术的技巧和心得 。各种併发症的处理非常详尽 。第四章继发性青光眼更是非常丰富多彩,光这一章就有400多张图,不少是第一次报导、难得见到的珍贵组图……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 。——叶天才教授,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教授、原青光眼科副主任 。我国着名青光眼学家、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