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村落


开平村落

文章插图
开平村落开平碉楼与开平村落成为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
2007年6月28日,在纽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4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村落】江门开平碉楼、开平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村落 。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到工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 。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 。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
基本介绍中文名:开平村落
别称:建筑之乡、艺术之乡
隶属: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
有着阳光味道的开平村落中国领土上带有西洋特色的建筑,多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开平碉楼,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本身的审美情趣,倾注在开平村落里的碉楼建设上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成就了建筑历史上独特绝世的艺术文化 。
开平村落

文章插图
开平瑞石楼被选入世遗的开平村落有四处:锦江里、马降龙、自立村和三门里 。拥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位于锦江里,是上述四地唯一没有被旅游公司接管的景点,而是由楼主的后人在打理 。这一处是碉楼的精华所在,一定是要去的 。马降龙被外国专家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村落” 。村落里散落的碉楼在竹林深处若隐若现,浪漫而神秘,当然也不可错过 。自立村有“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之称,是开平现存碉楼最多最集中的村落 。八月间,村里荷塘碧波轻荡花香四溢,与雄伟碉楼相映成趣,别有风情 。三门里还保留着开平历史上的第一座碉楼“迎龙搂” 。因当时还没有受到舶来的影响,其外观拙朴大方,是开平碉楼最传统和原始的模式 。中西建筑艺术长廊在岭南五邑,有一种乡土建筑很有特色,闻名中国,这就是碉楼,它几乎是侨乡标誌性的乡土建筑 。这种乡土建筑广泛分布在区内各地,东边以江门市棠下镇为界,西边到恩平市的那吉镇,南面抵台山市的上川镇,北缘达鹤山市的鹤城镇,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五邑侨乡 。
开平村落

文章插图
有着阳光味道的开平村落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从2000年启动,前后历经8年 。申报的成功,意味着广东省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为《世界遗产名录》增添了一份华侨文化遗产 。难能可贵的是,开平碉楼与开平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和真实 。她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範之作”、“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最初为防匪患水患而建开平市是中国着名的侨乡,同时也是建筑之乡、艺术之乡、碉楼之乡 。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 。这些碉楼是二十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在国内和国际的乡土建筑中罕见 。最初开平碉楼是为防匪防洪而修建 。明朝时,开平因匪患频生、洪灾多发,一些村落出现了防洪防匪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 。到近代,碉楼更成为开平村落的标誌性建筑,具有了防匪、防洪、居住、办学等多种功能,尤以防卫和居住功能最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