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区境内,面积4300公顷,1956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中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 。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
基本介绍中文名: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类型:自然保护区
位置:浙江省临安区 
面积:4300公顷
建立时间:1956年
保护对象:连香树、鹅掌楸等
历史沿革1956年林业部制定《关于天然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天目山林区是拟定禁伐区之一 。1960年昌化县成立天目山管理委员会,实行毗邻地区分级联防,保护山林 。1975年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临安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网路 。地理环境区域範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区境内,大地坐标为: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 。所辖地域总面积4300公顷 。地形地貌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江南古陆”一部分 。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 。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气候特点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8~8.8℃,最冷月平均气温3.4~2.6℃,极值最低气温-13.1~-20.2℃,最热月平均气温28.1~19.9℃,极值最高气温38.2~29.1℃ 。无霜期235~209天 。雨水充沛,年雨日159.2~183.1天,年降水量达1390~1870毫米,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10~30天,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 。年雾日64.1~255.3天 。光照宜人,年太阳辐射4460~3270兆焦耳/M2 。春秋季较短,冬夏季偏长 。土壤天目山土壤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红壤向湿润的温带型棕黄壤过渡 。海拔600米以下为红壤,海拔600米至1200米为黄壤,海拔1200米以上为棕黄壤 。数千年间,植被演替积累了腐殖质丰富的森林土壤,覆盖全山 。保护对象天目山保护区属中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植物天目山地质古老,第四纪冰川影响不深,加上历来都受到人类保护,植被没有遭受过重大破坏,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属675种 。常绿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栎属、拷属、石栎属;樟科的樟属、紫楠属、润楠属、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还有杜鹃属、山矶属、冬青属等 。落叶树种主要有槭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的栗属、栎属、水青冈属,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桦木科、胡桃科、木兰科等种类也较多 。天目山据记载有800多种野生药材名贵,有于术、竹节人参、天麻、天目贝母、八角金盘、缺萼黄莲等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天目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二类保护8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香果树、连香树、鹅掌楸、黄山梅 。三类保护17种,天目木兰、天目木姜子、凹叶厚朴、浙江楠、领春木、银鹊树、八角连、金刚大、羊角槭、短穗竹、青檀、短萼黄连、延龄草、虾脊兰、天麻、野大豆、紫茎 。以天目山命名的植物达24种之多,模式标本产地植物那就更多了 。动物天目山动物种类颇多,哺乳动物有7目27科54种;乌类有10目24科108种;爬行类有3目10科35种;两栖类有2目7种16种,昆虫有26目,巳鉴定的有600余种,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 。天目山的动物成份,主要属东洋界类型,但有少量古北界成份渗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