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植物 菟丝花


草本植物 菟丝花

文章插图
菟丝花(草本植物)【草本植物 菟丝花】菟丝花攀附寄生的特性,在生物学上却赋予它许多可怕的绰号:“魔王的丝线”“致命绞索”“植物吸血鬼”等等 。菟丝的茎看似柔软细嫩,却生长迅速,而且茎上长有一种特殊的吸器,可以打开寄主植物的茎干,从寄主植物的维管束中汲取营养物质,因此寄主植物常常会逐渐枯萎而被绞杀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菟丝花
拉丁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旋花科
属:菟丝子属
菟丝花的来历金灯藤是旋花科菟丝子亚科菟丝子属的植物,虽然拉丁名直译过来叫作日本菟丝子,中国却也是其原产地之一 。菟丝子属及其近似种植物中国有8种,古时常常将其统称为菟丝子,包括所说的中国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 。形态特徵菟丝花是一年生寄生草本 。茎细柔呈线状,左旋缠绕,多分枝,黄色,随处生吸器,侵入寄主 菟丝子组织内 。无绿色叶,而有三角状卵形的鳞片叶 。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极短;苞片则、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短钟形,长2~3毫米,5浅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葯长卵圆形,花丝几无,每雄蕊下生一鳞片,长圆形,边缘缝状;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柱头头状 。蒴果扁球形,长约3毫米,褐色,有宿存花柱;种子2~4粒,卵圆形或扁球形,长3~5毫米,黄褐色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生长于田边、荒地及灌木丛间 。寄生于草本植物,尤以豆科、菊科、藜科为多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苞片和小苞片小,鳞片状 。花萼杯状,5裂 。花冠壶状或钟状,顶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宿存,雄蕊5枚 。分布範围我国分布普遍,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 。药用价值现代生物学对菟丝研究开展得比较多,菟丝子的一些生理作用如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营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证实 。以生殖调节机理为例,研究表明,菟丝子可以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 。垂体菟丝子种皮坚硬,活性成分提取不易,《神农本草经》说菟丝子“得酒良”,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技术路线 。确实,採用乙醇提取法可以较好地保留菟丝子中黄酮等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最近的一些文献也证明菟丝子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人疱疹病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寄生从基因组的水平来看,菟丝子亚科丢失了对于寄生生活不需要的根吸收及光合代谢途径等上千个基因 。所以在菟丝过度繁殖的林区,还是需要适当控制一下这个温柔杀手的 。菟丝花在西方的花语为战胜困难,看来也是和菟丝绞杀寄主这一生物学特性有关 。但是菟丝的寄生是有选择性的,据调查,菟丝偏爱豆科等植物,而对鱼腥草则避而远之,菟丝通常还是不会造成林业灾害的 。古诗中的菟丝花在古人看来,菟丝天生柔弱细嫩,又和寄主植物缠绕同心而相伴生长,无疑是女人与爱情缠绵的绝好象徵 。这种文化意象在汉代和唐宋诗词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古诗十九首》中有“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之句,李白的《古意》中“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则进一步明确指出菟丝象徵着女人和爱情这种文化意象,唐代杜甫、王建、元稹及后世的朱熹等着名诗人也都写有与菟丝这种文化意象有关的诗句 。菟丝名字的来历只是在有些版本中,菟丝是以“兔丝”之名出现的 。菟丝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因为菟丝子浸泡煮沸后,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细长卷旋状的胚,如同吐丝一般,故名“菟丝” 。但“兔丝”之名在汉代以前使用得更多,如《史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着作中均有提及,只是当时兔丝所指也有可能是茯苓在地表的菌丝,葛洪的《抱朴子》说,兔丝出生的根像兔子,所以得名“兔丝”;另外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兔丝治好了兔子的腰伤而得名 。至于兔丝在后世如何演化并与菟丝混而为一则不得而知,梁朝以后的兔丝所指已经皆为我们所说的植物菟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