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植物 龙眼


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植物 龙眼

文章插图
龙眼(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植物 龙眼】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 。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 。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 。花序大型,多分枝;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 。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 。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
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广东最盛,福建次之;云南及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 。龙眼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着名果树之一,常与荔枝相提并论 。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提高热能、补充营养 。
(概述图来源:)
基本介绍中文名:龙眼
别称:桂圆、三尺农味、益智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科:无患子科
亚科:无患子亚科
属:龙眼属
种:龙眼
形态特徵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间有高达40米、胸径达1米、具板根的大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 。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尖,有时稍钝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阔楔形至截平,几与叶轴平行,下侧窄楔尖,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麵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2-15对,仅在背面凸起;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 。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顶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毫米,两面均被褐黄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 。果近球形,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 。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主要变种钝叶龙眼(Dimocarpuslongan Lour. var. obtusus (Pierre) Leenh. )与龙眼的区别只是小叶顶端钝圆或微缺 。中国云南也偶然见到 。
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植物 龙眼

文章插图
钝叶龙眼(变种)生长环境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结实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温度超过20℃的地方,均能使龙眼生长发育良好 。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红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长良好,栽培容易,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民众喜种植 。分布範围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广东最盛,福建一次之;云南及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 。国内比较受好评的有广东的石峡龙眼,福建的普明庵、乌龙岭和油潭本等 。主要品种龙眼的栽培品种不如荔枝的多,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龙眼,而且生长力强,适于山地栽培 。品种名称概要图示石硖龙眼石硖龙眼又名十叶、石圆、脆肉等 。原种出自广东南海平洲,是栽培历史悠久的鲜食名种,广泛传播至广东、广西等地 。1829年清代赵古农择《龙眼谱》记述“粤之龙眼,当十叶为第一,十叶之名,俗化作石硖,石与十音类,硖与叶音似,其实此种则名十叶,盖凡龙眼叶或七片八片一桠不等,而此则一桠不等,故因以别其种也 。石硖龙眼有3个品系:黄壳石硖、青壳石硖与宫粉壳石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