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

改良土【改良土】改善土(improved soil)的工程地质性质,以达到工程活动目的的措施 。土与工程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为透水性和力学性能(可压缩性和抗破坏性),而它们则取决于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点 。因此,土质改良实质上是通过改变土的成分和结构,达到改善性质的目的 。
改良土分为物理改良土和化学改良土,物理改良是通过掺入碎石等,改变其粒径大小的改良,化学改良是通过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固化剂材料以提高工程性能的土体 。
基本介绍中文名:改善土
外文名:improved soil
其他名称:改良土
土质根据对土体处理的方式,可将人工土质改良方法概括为 4类:①机械緻密 。对土体施加一定的静力或动力,增加土的密实程度,从而降低其可压缩性和提高其抗破坏性 。机械緻密的方法和工具有多种,分为静力法和动力法 。前者(预压和碾压)主要适用于粘性土,而后者(振沖、爆炸、压密桩等)一般只对无粘性土有效 。但属于冲击压密的夯实法对浅层粘性土的增密是有效的方法,而在碾压机上附加振动器,则同时具有静压和振动两种作用,对无粘性土的压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②排水 。将高含水率土中的水排出以改善粘性土的稠度状态,从而降低其可压缩性和提高其强度;或者排出饱和无粘性土中的水以提高其强度或使其在鬆动作用下不致发生液化 。一般採用排水沟、井、廊道或矿井等构筑物使土中的水渗出后集中排除 。对于粘土,也可利用电渗原理加快其排水过程 。③掺加材料 。将某些材料加进土中,使其成为土的一种成分,以降低土的透水性和提高其力学性能 。按照掺加方式,这种方法可分为掺合和灌注两类 。掺合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固体物质(常用的有石灰、水泥、沥青等)拌入土中 。根据需要掺入一定粒径的土料使其在乾、湿季节都能保持相对最佳性能,称之为最优级配的土 。由于掺合方法只能处理浅部土体,因而多用于改善粘性土或砂土组成的路面或路基 。灌注是通过钻孔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某些物质(如粘土、水泥、沥青、水玻璃等)的浆液灌入土中,浆液凝固后便起充填孔隙和胶结颗粒的作用 。这种方法对于降低土的透水性效果良好;土力学性能的提高程度,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此法用于处理较深部的无粘性土体 。④冻结 。降低土的温度,使孔隙中的水冻结,藉以提高土的强度和降低透水性 。在建筑物基坑开挖和隧道施工中,此方法对于防止流沙或地下水流入施工场所甚为有效 。各种土质改良方法的效果,适用範围以及成本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各不相同,应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土的类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灌注法、冻结法尤其重要),以及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选择 。填筑施工要求1 改良土运至现场,应对改良土原材料、外掺料和混合料的出场检验资料进行核实 。2 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3、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标準压实标準基床以下压实係数K≥0.92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2504 化学改良土混合料摊铺、拌和、整形及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改良土填料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填筑压实厚度分层填筑,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试验段确定的并经监理确认的参数进行控制 。(2) 两工作段的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 。(3)化学改良土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 。(4)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5 化学改良土外掺料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外掺料剂量(以百分率表示)-0.5%~+1.0%6 路拌法改良土混合料中应不含有素土团或素土层 。7 化学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基顶面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