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成人高考专升本高考医学综合试题

2013成人高考专升本高考医学综合试题【2013成人高考专升本高考医学综合试题】2013成人高考专升本高考医学综合试题的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医学伦理学 :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3.生命伦理学 。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1. 做人道理的感悟 2. 面对困惑的选择 3. 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套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 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係,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係问题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 最基本的 。②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 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 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二)有利无伤原则 1.有利与无伤的关係 。2.医疗伤害的种类 ①技术性伤害: ②行为性伤害: ③经济性伤害:(三)尊重与自主原则(四)公正与公益原则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套用的主次序列: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係的概念:医—患关係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係 。医—患关係包括技术关係与非技术关係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係的现代特徵 。建立人道医患关係的原则:摺叠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 。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 。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 。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 。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係交往能力适合我国国情的病****利的基本内容: 1、病人的医疗权 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 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 4、病人的隐私保密权 。5、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 6、病人的医疗监督权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权利 。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二个特点:1.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 。2.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 。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监督 。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係①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係:义务是权利的前提;②医生权利与病****利的关係:医生权利服从病人医疗权;③医生义务与病****利的关係:医生义务与病****利是统一体 。知情同意的含义: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及与此方案相关的足够的信息,由病人作出选择和决定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徵:①义务性: ②意向性: ③自愿性: ④形式多样性: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①信息的揭示: ②信息的理解: ③自愿的同意: ④同意的能力:知情同意的意义:①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 。②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係 。③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讲真话的原则与艺术医疗上讲真话的艺术应该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考虑对什幺人、在什幺地方、什幺时候讲真话 。医疗保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不良医疗后果的疾病有关信息的“信託行为”保密的意义:①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形式 。②是医—患关係维护的重要保证 。人体实验的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2.有利无伤原则3.为医学目的原则4.实验对照原则高医学技术的价值: ①科学价值: ②社会价值: ③道德价值:高技术运用的现实道德问题1) 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2) 治疗代价与生命质量的矛盾临床技术运用的最最佳化原则:① 积极获取最佳疗效 ② 确保诊疗安全无害,提倡微创医疗 ③ 竭力减轻病人痛苦 ④ 力求降低医疗费用器官资源的分配 ⑴ 医学标準 。⑵ 非治疗标準 。⑶ 综合因素标準 。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徵: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 。正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在从受精卵开始到最后死亡的发展过程中,从生物人的特徵发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徵 。人的自我意识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的社会关係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条件) 。人的生命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摺叠一是生命自身的质量价值 。这是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质量越高,可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二是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这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 。强调生命的价值就是强调生命对社会、他人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生命质量概念在临床上的套用:摺叠①当维护生命需要必然要牺牲生命的某些质量时,应满足维护生命的需要 。②当有可能谋求一定的生命质量,但又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时,应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绝不放弃谋求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③有益于维护“生命”,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质量的治疗措施,应予停止 。④对严重残疾儿的处理要考虑生命质量与代价 。大脑不再有功能或已经没有功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就是死亡 。指标是:1.对外部刺激或内部需要完全无知觉、无反应 。2.没有自主运动或自主呼吸 。3.反射缺失 。4.脑电波平坦 。确定和推广脑死亡标準的实际意义摺叠1. 使死亡标準更科学化 。2. 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3. 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 。4. 对于人寿保险、遗产继承、民事、刑事等各领域的工作都有实际意义 。安乐死概念: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下的病人,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提出理智而一贯的要求,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安乐死的两个前提条件,1.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的病人,2.肉体和精神极端痛苦 。安乐死人道和伦理原则的分析:从医学伦理学的生命价值原则,自主原则,社会公益原则,维护生命尊严等出发 。医学生理学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在胆硷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硷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3、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2、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 。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4、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H]增加或PO2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一定範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 。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 。但当吸入空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清除,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 。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 。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 。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 。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 。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 。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 。但严重低氧,即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5、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 和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複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複合物运至迴肠后,便与迴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6、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 。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7、3kg体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尿液有何变化?简述其变化机制 。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3kg的家兔,血液量约240ml,注入血中的葡萄糖为5ml*20%=1(g),将使血糖升至约27.6mmol/L,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内含大量的葡萄糖,阻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出现糖尿,但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8、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等小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9、什幺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投射系统 。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係,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轴突发出侧支,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系统 。向大脑皮质无点对点的投射关係,投射纤维在大脑皮质终止区域广泛,因此,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两者区别归纳如表: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冲动 接受各种特定的感觉冲动接受脑干上行激动系统冲动传入神经元接替数目 少多丘脑换元部位 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核心群传导途径 有专一的传导途径无专一的传导途径投射部位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相互关係为非特异性传入冲动的来源 为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基础生理作用产生特定的感觉,触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易化大脑皮质活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觉醒状态10、何谓突触后抑制?简述其产生机理 。突触后抑制也称之为超极化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 。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加(K+、CL-,尤其是CL-),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出现超极化抑制现象,表现为抑制 。这种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所造成的,因此,称为突触后抑制 。根据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和联繫方式的不同,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2碘缺乏病患者为何会出现甲状腺肿?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缺碘时,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腺垂体,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甲状腺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形成单纯性甲状腺肿或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1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何不能突然停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增强,导致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逐渐萎缩,自身分泌的糖皮质激素量减少 。如果突然停药,将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 。因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骤然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