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皇帝 亚历山大三世( 二 )


俄罗斯帝国皇帝 亚历山大三世

文章插图
亚历山大三世在俄罗斯国内,革命运动的浪潮并未伴随着亚历山大三世加紧君主专制而有所消减 。革命意志党人仍在从事秘密暗杀等恐怖主义活动,并计画在1887年3月1日这一天,行刺亚历山大三世 。但是警察机关及时察觉了人民意志党人的活动,在他们计画开始实施前,就逮捕了所有的刺杀行动参与者 。经法庭判决,所有参与者被判绞刑 。亚历山大三世宣布,将对忏悔者实行大赦,赦免他们的罪行 。但是还是有五名人民意志党人拒绝忏悔,主动走上绞刑架 。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年轻人,即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哥哥 。事故而亡1888年10月的一天,在离哈尔科夫不远的一个名叫博尔基的小站附近,因铁路工作人员失误,造成亚历山大三世的专列出轨 。事故造成23人死亡,19人受伤 。沙皇全家安然无恙,但亚历山大三世在帮助家属脱险时受风,加上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亚历山大三世患病 。此后他开始暗中酗酒,逐渐地远离国政 。1894年 10月20日,亚历山大三世逝世 。尼古拉二世继位 。
俄罗斯帝国皇帝 亚历山大三世

文章插图
亚历山大三世的遗容为政举措调整政治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做出了重大调整 。首先,取消了原有的缙绅会议联席管理制度 。本来在地方,缙绅会议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吸收了除贵族和官僚阶层以外的知识分子、商人、乡绅、工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哥萨克等社会阶层,各处缙绅会议的长官组成的联席管理有一定的政务处理权 。但在法务部的坚持下,缙绅会议联席制度被地方法院取代,地方法院除司法权以外,还获得了行政权力,警察机关也被划到地方法院管辖之下 。这样司法体系基本上控制了地方自治 。
俄罗斯帝国皇帝 亚历山大三世

文章插图
亚历山大三世其次,在缙绅会议联繫制度被取消后,又进一步地开始取消缙绅会议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总督的直接执政,把各地总督的许可权扩大到总揽一方军政的程度 。本来缙绅会议作为地方自治机构,还负担参政和议政等监督政务执行的任务,这样一来总督有权推翻或者更改缙绅会议的决定,缙绅会议在实际上丧失了存在价值 。最后的一项重大措施是重新审定地方行政秩序,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贵族和官僚阶层的发言权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现实:他对法务部制定的政策不满意,提出在地方要行政和司法分立,但遭到了法务部的反对 。亚历山大三世最终还是屈从了官僚集团的压力 。发展经济亚历山大三世很重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自1880年开始,根据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的经济发展计画,俄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 。也就是在亚历山大三世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但是由于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推行的逆向改革措施,钳制了思想发展,严重阻碍了教育普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加速社会阶层对立,为最后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和内战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伏笔 。外交政策在外交方面,亚历山大三世积极推行泛斯拉夫主义,这当然和俄罗斯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有关 。俄罗斯推行的泛斯拉夫主义有很强的外交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这显然是为了扩大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巩固俄罗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区的统治地位 。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政策一方面对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促进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消极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为了争夺塞尔维亚,1914年对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次战争正是俄罗斯国内爆发革命的导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