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 九 )


地下水

文章插图
垂直分布结构蓄水构造所谓蓄水构造,是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 。一个蓄水构造体需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第二,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第三,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 。不同的蓄水构造,对含水层的埋藏及地下水的补给水量、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在坚硬岩层分布区,首先要查明蓄水构造,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地下水源 。这类蓄水构造主要有:单斜蓄水构造、背斜蓄水构造、向斜蓄水构造、断裂型蓄水构造、岩溶型蓄水构造等 。在鬆散沉积物广泛分布的河谷、山前平原地带,有人根据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空间分布及水源条件,区分为山前沖洪积型蓄水构造、河谷沖积型蓄水构造、湖盆沉积型蓄水构造等 。包含成分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是钾、钠、镁、钙、氯、硫酸根和碳酸氢根7 种离子 。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度 ,总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 ,称淡水,1~3克/升的 ,称微水,3 ~ 10克/升的,称鹹水 ,10~50克/升的,称盐水,大于 50 克/升的,称滷水 。地下水中钙、镁、铁、锰、锶、铝等溶解盐类的含量称硬度,含量高的硬度大,反之硬度小 。
地下水

文章插图
地下水体系作用势水质监测2013年6月,环保部公布2012年环境公报,六成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新标準纳入PM2.5达标率降低 。对于2012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环保部表示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超过30%的河流和超过50%的地下水不达标;空气品质方面,325个地级城市中,有59.1%的城市不符合新的空气品质标準,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不达标率更是达到76.1% 。
地下水

文章插图
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57.3%“差”PM2.5相关指标下降公报称,我国污染物总量排放均有所下降 。环保部强制要求减排的四项污染物,和废水相关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较2010年有所减少,和废气相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比上一年降低 。在2011年,和PM2.5关係密切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当年有所上升,环保部曾解释这与该指标刚刚增加,尚未达到减排节点有关 。2010年,全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开始全面下降 。但是,排放的废水废气减少,不代表环境质量改善 。根据《公报》,2012年,全国32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如果用新的空气品质标準衡量,达标城市比例仅40.9%,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达标率更是只有23.9% 。农村饮用水源受污染对于水环境,环保部称“质量不容乐观”,针对全国798个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结果表明,农村饮用水源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此外,环保部认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等 。2012年,环保部批覆了240个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有79个,约占总投资的一半,有24个项目被退迴环评,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涉及总投资1000多亿元 。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重点关注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水环境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 。农村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更为严重,试点村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仅77.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70.3% 。地表水达标率只有64.7% 。防治方案2019年5月,国家五部门印发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水质级别一类水质:水质良好 。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 。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澱、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超过五类水质标準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影响因素过度开採一些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等地,台湾的云嘉南一带)以地下水作为工业、农业、养殖渔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这些地区过量开採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某些沿海地区还造成海水渗入,造成地下水鹹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