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四诀


心学四诀

文章插图
心学四诀【心学四诀】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噁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
基本介绍书名:心学四决
作者:王阳明
类别:国学经典
来源: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噁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幺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幺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慾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幺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慾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 。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 。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 。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王门四句教无善无噁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门四句教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即是“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的“真乐”或“真吾”状态 。这种境界是超凡脱俗,摆脱个人名利毁誉贫富穷达束缚的自由状态 。在这种“至乐”境界之中,人与“大化”流行,“逍遥”于“人生山水”之间,实现了社会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美与善相统一,达到了一种活泼泼的怡悦的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他的良知体验美学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咂摸体验 。在忙忙碌碌前行的道路上,偶一回头,发现先人衣决飘飘,面对蝇营狗苟生活着的人们,早已微笑的将我们宿命的留在艰苦跋涉的道路上,而兀自去追求那种自在清明的圣人生活去了 。也只有在这假日,我才能去触摸内心本有的“良知“,王氏的“格物致知”显然对我而言,比朱熹的要亲和受用的多了 。王门四句教阐述了心体、性体和良知在其心学体系中所具有的多重意蕴,指出心、性、理三者的内涵并不如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完全等同的,并通过心性“无善无不善”的分析,指出王阳明所说的“至善”是超越道德善恶的不可执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