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是2003年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光伟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
作者:王光伟
ISBN:309-03486-4/F.759
页数:360页
定价:38.00元
出版时间:2003年1月
装帧:平装
字数:403千字
书籍信息定价:38.00元页数:360页ISBN:ISBN7-309-03486-4/F.759字数:403千字开本:18 开装帧:平装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四篇,即第一篇通货紧缩与金融深化,第二篇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风险管理,第三篇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管理,第四篇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焦点作了系统的、深入的、细緻的剖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建议 。本书可供各大专院校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作为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第一篇 通货紧缩与金融深化第一章 通货紧缩理论与案例一、理论背景(-)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二)对我国通货紧缩的争论(三)国外对通货紧缩典型案例的研究二、通货紧缩定义的界定第二章 通货紧缩与金融运行一、中国通货紧缩的表现二、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金融原因(一)通货紧缩产生的金融背景(二)货币供给相对不足是通货紧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三、通货紧缩与金融运行(一)通货紧缩的危害(二)通货紧缩与中国的金融机构第三章 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实践一、金融深化和发展理论概述二、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与现状三、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深化之路(一)国际性金融深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方向(二)适合国情的金融深化之路第四章 缓解通货紧缩的具体金融深化措施一、中国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改革(一)银行信用传导途径(二)金融市场传导途径(三)消费信贷途径(四)外汇市场二、金融深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措施(-)狭义的金融安全措施(二)金融安全的外部环境建设第二篇 证券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第五章 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一、股票市场风险的一般描述(一)股票市场风险的种类(二)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二、我国股市系统风险分析(一)经济周期与股市的走势(二)中国股市行情的性质三、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单指数模型在深圳股市套用的前提(二)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单指数模型在深圳股市套用检验的结果(三)上海股票市场风险分析第六章 主要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分析与防範一、金融监管者的风险分析与防範(一)管理层调控股市的主要政策工具(二)政策监管系统风险的消减二、证券公司的风险分析与防範(一)股票发行定价应渐趋合理(二)配股的风险防範三、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与防範(一)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和特点(二)保险资金“入市”的内部风险监管四、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分析与防範(一)基金管理公司现状分析(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範化运作与风险控制第七章 新世纪中国股市展望与风险预测及防範一、主要金融创新的发展与风险防範(一)股指期货的开展与风险防範(二)网路交易的流行二、“入世”对中国证券业冲击的分析(一)潜在的冲击(二)对潜在冲击的辩证分析第三篇 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管理第八章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不良资产及资本金结构问题(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结构问题二、我国银行业务的开拓与银行经营效率(一)银行业务的混业经营趋势(二)表外业务与银行经营效率三、僵化的利率及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建议(一)僵化的利率及其影响(二)对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思考第九章 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影响一、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一)利率体系(二)基準利率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三)货币供给实现机制与央行的利率调节(四)利率——货币政策调节目标二、利率市场化对各主体的影响(一)对政府主体的影响(二)对非政府主体的影响三、利率与消费和投资(一)利率与消费和投资关係的理论基础(二)利率与消费的实证分析(三)利率与投资的实证分析四、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讨论五、实证分析的附录第十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成因及管理髮展一、利率风险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一)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种类(二)利率风险与其他金融风险之间的关係(三)利率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分析(一)巨观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的改变(二)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三)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变化(四)199O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主要货币利率走势变化三、当前国际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特点和新发展(一)利率风险度量技术日益複杂(二)利率衍生工具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三 注重市场风险管理(四)出现全面风险管理趋势(五)利率风险成为金融当局风险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概述(二)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分析与比较(三)利率衍生证券定价方法分析(四)新型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比较(五)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套用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及主要特点分析(二)资产负债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之间的关係(三)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作用第十二章 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比较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识别(一)重新定价风险(二)收益曲线风险(三)基差风险(四)期权性(Optionality)风险二、一般利率风险度量技术分析(一)敏感性缺口分析法(二)存续期分析三、新型利率风险度量技术——模拟分析(一)模拟分析方法的基本框架(二)模拟技术在度量和管理期权性利率风险中的套用模型(三)VaR方法在利率风险度量中的套用(四)对模拟分析方法的评价四、对不同利率风险度量技术的评价(一)衡量利率风险度量系统优劣的标準(二)三种度量方法比较分析第十三章 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比较一、资产负债管理(一)敏感性缺口管理(二)存续期缺口管理(三)敏感性缺口管理和存续期缺口管理比较二、利用利率衍生工具控制利率风险(一)对称性收益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套用(二)不对称性收益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套用三、对不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评价(一)选择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原则(二)保值方案有效性评价第十四章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想一、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一)利率风险不仅仅是“重新定价风险”(二)始终将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三)注重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四)全能银行比专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有更大的灵活性(五)表外业务工具不仅仅是银行增加收入的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六)完整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是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基础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险管理体系的构想(一)利率风险度量系统(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三、实现上述构想的条件分析(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二)取消分业管理限制(三)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第十五章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多地体现为制度性风险(二)政策导向加剧存款分流,增加银行吸存难度,使银行存款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三)“存差”和“惜贷”现象使我国银行实际利差收入下降(四)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交织在一起,使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加大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一)利率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二)分业经营使银行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散机制(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一,不利于有效地分散风险(四)缺乏必要的保值工具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建议(一)实行资产多元化以分散风险(二)加强负债管理,拓宽融资渠道(三)採取措施、增加非利息收入,提高银行整体盈利水平(四)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五)契约行为约束第四篇 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第十六章 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一、货币替代概述二、货币替代的理论模型(一)货币服务的生产函式理论(二)货币需求的边际效用理论(三)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四)货币的预防需求理论(五)对货币替代理论模型的简要评价三、中国货币替代的理论假说(一)国民收入水平(二)国内外短期利率水平差异(三)政府的储备偏好与储备水平(四 人民币的汇率预期(五)通货膨胀预期(六)财政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七)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八)政策性、制度性等随机扰动因素四、中国货币替代的现状及其巨观经济影响(一)中国货币替代的程度、类型和特点(二)货币替代对汇率和资本项目影响(三)货币替代对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四)货币替代对总财富、总需求和国际收支的影响第十七章 中国的外资流入一、中国金融资本总量的变化:由短缺到过剩(一)中国国内资本总量的积累(二)中国吸收的国外资本总量(三)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制度扭曲与中国金融资本的相对过剩二、外资效率外资效应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一)有关利用外资经典理论的概述(二)中国利用外资的合理规模与效率评价(三)外资结构调整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第十八章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一、资本外逃的概念和中国的特殊性(一)资本外逃的概念(二)转轨时期中国资本外逃的特殊性二、中国资本外逃的动因、现状和影响(一)中国资本外逃的动因和外逃渠道(二)资本外逃的计量方法与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三)中国资本外逃的巨观经济影响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