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作品 极简中国史


吕思勉作品 极简中国史

文章插图
极简中国史(吕思勉作品)【吕思勉作品 极简中国史】史学大师吕思勉成名作,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入门书 。顾颉刚、黄仁宇、易中天倾情推荐,钱穆、柏杨、于丹推崇备至 。全新足本,注音解词释疑,常读常新 。
基本介绍书名:极简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ISBN:9787201108742
页数:336
定价:36.00元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01日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①史学大师吕思勉经典着作,影响民国一代人的国史读本《极简中国史》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写给普通读者看的国史入门书,自1934年问世以来,就成为当时的中学历史教材 。使用面之广,发行量之大,影响了民国一代人 。②顾颉刚、黄仁宇、易中天、钱穆、柏杨、于丹等倾情推荐吕思勉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他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对以后的史学家产生了深刻影响:钱穆喜欢听他的课,余英时读他的书长大,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繁引用其理论观点 。顾颉刚更称讚本书开创了中国通史写作的新纪元 。③全新足本,注音解词释疑,常读常新《极简中国史》以吕思勉的《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为底本,在尊重原文,较少改动的基础上,採用生僻词注音,重点字词加以详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本书的阅读难度 。推荐阅读:《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拚命的自己》《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内容介绍本书是作者为高级中学的学生所作的历史教科书 。全书採用白话形式,叙述亦力求其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是当年使用面较广,发行量较大的一部高中历史教科书 。书中涉及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 。在本书中,作者用简捷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 。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 。作者介绍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着名历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範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钱穆喜欢听他的课,余英时读他的书长大,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繁引用其理论观点 。代表作品有《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制度史》《白话本国史》《三国史话》等 。目录提要第一编 绪 论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2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4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6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8第二编 上古史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12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14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16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19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21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23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25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28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30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32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34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36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38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40第三编 中古史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46第二章 秦汉之际/48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52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54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57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60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62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65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68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71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73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76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79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81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88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91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93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95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98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100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103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106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108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111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113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115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117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121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124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127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129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132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係/135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係/137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140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143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147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151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154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157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160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係/163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165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168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171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174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177第四编 近代史第一章 明清之际/182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185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188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191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194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197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202第八章 鸦片战争/205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208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213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216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218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222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224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230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234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237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240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243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245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249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252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255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259第五编 现代史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264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267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269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271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274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278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279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282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286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288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291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293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296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298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300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302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305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307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309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313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316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319第六编 结论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324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