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庆安宫


基隆庆安宫

文章插图
基隆庆安宫【基隆庆安宫】位在忠二路的庆安宫 , 主神是供奉天上圣母也就是妈祖 , 224年来一直护佑着基隆市民 , 现在的庆安宫建于民国59年 , 主祀的这尊妈祖像原来是供奉在基隆旧牛稠港虎仔山的一座小庙中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基隆庆安宫
地理位置:基隆
别称:基隆妈祖庙
介绍而说到庆安宫的历史 , 主委童永说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最早期的庆安宫只是位在中山区半山腰的一间小小庙宇 , 而庙里的妈祖就是先民们从大陆请来的湄洲妈祖 。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 , 一位来自旧内湖庄的信徒何士兰献地、并由当地士绅集资修筑庆安宫 , 将妈祖婆由小庙中移到此供奉 , 成为基隆的三大庙、八大景之一 , 也是基隆人信仰重地 。每逢农曆初一、十五、神佛圣诞日及过年期间 , 各地善男信女总自各地涌来参拜 。庆安宫每月初一及十五还会举行「补运」及「消灾祈福礼斗」法会 , 为民众服务 。庆安宫在着名的基隆中元祭也扮演相当重要的地位 , 因为在农曆七月一日于老大公庙开龛门开启普渡活动后 , 于七月十二日先由庆安宫将「七月灯」(即普渡公灯)分送各姓氏宗亲 , 将灯放在门口或街路口 , 以在夜间引导鬼魂游路;再接下来的重头戏 , 也就是七月十三日的「迎斗灯」亦在此举行 。这个仪式由信众準备阵头为前导 , 然后再由各姓氏组成单位迎接斗灯绕境以求平安 , 绕境结束后就将这些斗灯送到庆安宫安奉 。次日 , 则在庆安宫前举行「竖灯篙」活动 , 所谓灯篙 , 就是一支末端悬挂灯笼及招魂幡的长竹竿 , 当灯篙竖起之时 , 等于召告各路孤魂野鬼前来享用各界所供奉的各式祭品 。不过如果灯篙竖得愈高 , 光可以照得更远 , 代表看到的孤魂也愈多 , 因此供品也要準备得愈多 , 否则万一供品不足 , 可能惹恼这些好兄弟而招致祸害 , 因此灯篙的高度要以当次祭拜的规模来决定 , 人们也会更谨慎準备祭品 。如果你在基隆问起「庆安宫」该怎麽走 ,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庆安宫是指哪里;但是如果你问的是「妈祖庙」 , 那可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庆安宫也就是俗称的基隆妈祖庙 , 也是基隆地区香火最鼎盛的妈祖庙之一 。因为基隆靠海 , 耕地又少 , 因此就如同其他靠海城市 , 妈祖婆在这里也拥有许多信众 , 尤其是讨海唯生的渔民或行船人 , 必定会到这里拜拜 , 祈求海上生活平安顺利 , 渔获满载 , 而且每每都能获得庇佑 , 更加深了基隆人对妈祖婆的坚定信仰 。节日每年三月廿三日妈祖寿辰 , 各方善男信女 , 总会準备鲜花贡品为妈祖婆祝寿 , 甚至还会敬献野台戏 。一些小孩也从小认妈祖婆为「客母」(台语) , 据信该小孩会比较容易教养 , 成长顺利 。庆安宫有个很特别的地方 , 就是将电脑e化导入传统信仰中 。据庙方表示 , 因为庆安宫的信众太多 , 因此才配合现代化科技将所有信徒资料加以资料库化 , 无论是对信徒或庙方来说都相当的方便 。只要你曾在资料库中留有个人资料 , 未来无论是要安太岁、补运等等 , 透过简单的操作介面就可一一完成手续 , 不必再像以往一样 , 每申请一种作业就要填写一次冗长的申请单 , 节省申办的时间 。近年来民众的信仰出现了一种很奇妙的现象 , 就是除了到庙里拜拜求平安之外 , 愿意「花钱点灯」的人越来越多 , 有人点平安灯、也有人点增加智慧的光明灯 , 想要求考试顺利或是发大财 , 还可以点文昌灯和财神灯 。庙方说 , 为了提供民众的需要 , 庙里的墙上已经增加好几处点灯设备 。而为了加强点灯这项服务 , 主委童永说 , 庆安宫创寺庙先例 , 柜檯作业全面电子化 , 也就是透过电脑来建立全家人点灯的资料 , 不必再用手抄写 , 可说是传统的寺庙也开始跟上时代的脚步 。取之于社会 , 用之于社会 , 香火鼎盛的庆安宫相当热衷公益活动 , 除了每年中元祭的竖灯篙、迎斗灯都在这里举办之外 , 每年的岁末年终 , 庙方也都自行送白米给低收入户 。有224年历史的庆安宫 , 已经是许多市民的信仰中心 , 更是政坛人士争相拜访之地 , 包括现任总统陈水扁、前副总统连战以及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等人都曾经登门拜访过 , 可说是名气响亮的一间庙宇 。交通资讯一、开车:1、中山高北上出基隆交流道后 , 右转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达庆安宫 。2、从基隆交流道下高速公路 , 行忠一路→爱一路→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达庆安宫 。二、公车: 1、可于基隆火车站前搭承基隆市公车50、201、202或205线至仁五路站下车 , 转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达庆安宫 。2、从基隆市搭市公车501路到仁五路下车 , 转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达庆安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