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县下辖乡 盐井乡


西藏芒康县下辖乡 盐井乡

文章插图
盐井乡(西藏芒康县下辖乡)盐井乡的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茶马古道上的明珠 , 纳西族人称其“察卡”即盐井 , “察”是食盐 , “卡” 是洞眼 。它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 , 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 , 是滇藏公路上云南进入西藏的第一站 。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 。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 , 南与云南德钦接壤 , 西与西藏左贡县扎玉、碧土、门孔等相连 , 气候相对炎热 , 盛产青稞、大麦、玉米、小米等农作物 , 以及苹果、梨子、石榴、核桃、西瓜等水果 。
【西藏芒康县下辖乡 盐井乡】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 , 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 , 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 , 难怪同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专家王大悟先生向西藏昌都政府大力提议应该致力于将盐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盐井纳西民族乡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芒康县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东南端
面积:1.3万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
简称:盐井乡
概况茶马古道上的明珠 , 纳西族人称其“察卡”即盐井 , “察”是食盐 , “卡”是洞眼 。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 , 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横断山的峡谷古镇里 。盐井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地区东南部 , 横断山脉、宁静山脉南北贯通 , 东有金沙江 , 西有澜沧江 , 自然资源丰富 , 现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乡 。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 。
西藏芒康县下辖乡 盐井乡

文章插图
西藏盐井乡风景一览地理位置地处东经98°28′—99°06′ , 北纬28°37′—29°30′ 。东与四川省巴塘县隔江相望 , 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 , 西连碧土县 , 北接芒康县 。县驻地盐井乡距拉萨市1366公里 。距昌都550公里 。县域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 耕地3.96万亩 。政区沿革盐井为汉语名 , 以当地特产井盐而得名 , 藏语称为擦卡洛 。清光绪三十四(1908年)设盐井宗 , 1912年后为西康省管辖 , 1950年为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管辖 , 1960年盐井县与宁静县合併称宁静县 ,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盐井县 。地形地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 , 与云贵高原接壤 , 属三江流域峡谷区 , 地势北高南低 。主要山脉有宁静山、怒山等 , 最高峰朋波日峰海拔5084米 。气候水文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型气候 。光照充足 , 乾湿季分明 , 夏季温和潮湿 , 冬季寒冷乾燥 。年平均气温10℃ 。1月份平均气温—2℃ , 7月份平均气候16℃ 。平均年降水量约500毫米 。水文:境内水系发达 , 东有金沙江 , 西有澜沧江 , 中有中岩曲河 , 河流均为南北流向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资源盐泉资源丰富 , 较集中于上盐井、下盐井、加达3处 , 共有盐泉83个 , 流量为每日140—2288立方米 。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 盐井自然保护区内属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即达近50种 , 如滇金丝猴、白唇鹿、马来熊、水鹿、黑鹳等 。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 原始森林中有松、杉、柏等树种 , 林下有贝母、虫草、灵芝、党参等多种药材;有木耳、松茸、猴头菌、等食用菌;果木有梨、桃、桔、苹果、葡萄、石榴等 。盐业历史盐井历史悠久 , 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 , 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 , 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 , 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 , 所以很出名 。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 , 叫“羌岭之战” , 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 , 占领了盐井 , 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 , 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 , 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 , 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 , 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製盐生产方式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 , 如澜沧江两岸 , 西岸地势低缓 , 盐田较宽 , 所产的盐为淡红色 , 因採盐高峰期多在3―5月 , 俗称桃花盐 , 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 , 盐田不成块 , 一处一处的 , 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 , 称为白盐 。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 。红盐产量高 , 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 , 量少 , 略贵 。世代採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 , 日照不足 , 出盐极慢且少 , 还容易出现水患沖毁盐田 。洪水季节 , 卤井将被淹没掩埋 。昌都地区準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 。盐井自古就有产盐的历史 , 而盐田又成为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 。所谓的盐田 , 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 。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 , 盐水井就挖在江边 。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10米 , 工人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 , 将滷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 , 其他的工人将滷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 。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 , 第二天 , 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 。依山搭建层层的盐田气势雄伟 , 盐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 , 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 , 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 。盐井的盐田 , 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 , 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製盐术 。更为神奇的是採用同一处的滷水源 , 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 加工技艺 , 但在澜沧江两岸製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 。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 , 每次灌满滷水 , 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穫结晶盐10来公斤 。交通运输盐井盐田是世界上独有的人文景观 。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 , 是云南入藏的门户 , 现有滇藏公路纵贯境内 , 北接川藏公路 。是西藏到沿海的最近路线 。东有金沙江 , 西有澜沧江 , 中有中岩曲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