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通天岩


英德通天岩

文章插图
英德通天岩【英德通天岩】英德通天岩位于英德市区西南3公里处的石角头山,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 。一千多年以来,通天岩以其雄伟壮丽、震撼人心的景观、奇异瑰丽的造型、韵味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人前来参观游览,是英德乃至岭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
基本介绍中文名:通天岩
地址:英德市区西南3公里处的石角头山
洞内总面积:6600多平方米
类别:大型石灰岩溶洞
景点介绍通天岩洞内总面积6600多平方米,由洞口拾级而入,由小到大,分为四个厅,由神奇诡异的石林长廊相连线 。每个大厅各具特色,厅内石钟、石笋、石幔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极尽造物之神奇 。洞中云盘层层叠叠,如绾龙盘虬;云盘内清水涟涟,碧波倒影,流金溢彩,似海市蜃楼一般,视之深不见底,触之掬不盈手,尤其是最后一个大厅,开阔明朗,巨石相峙而立,厅顶有双洞通天,洞口树荫蔽日,“垂蔓摇丝,云在木叶间”,阳光透过树叶下泻,使大厅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洞内还有保存完好的北宋石刻,字迹流畅清晰,为通天岩内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蹟 。南宋着名文学家洪适游通天岩后,为其雄壮神奇的景观和鬼斧神工般的造型所折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通天岩记》 。《通天岩记》自英州西南行十五里,至石角头山 。自山簏二百步至山半,有洞门,冷风袭人,虽半春①晏温②皆挟纩③ 。不数步即黑,束蕴④燃火始可人 。洞之左,数石相峙,曰“菩萨”、曰“金刚”,神晶彩荡,目如沙中星 。振杖陟险⑤,奇诡迭露,其平处可坐数十百人 。益深入,石小,破如盘盂 。见光,却出⑥,直东又二百步,始大明 。双窍穿豁,垂蔓摇丝,云在木叶间,日影漏人,乱石总总⑦,所谓通天岩也 。行前复持火,过群石外,厥壤坦然⑧ 。循其石,砑然⑨有穴 。下之,多壠田,皆分塍畛⑩,如绾蛇盘虬(11),仰视如复楼阁(12),去人不远 。其平处复可坐数十百人,撞之,坎然(13)如鼍鼓(14),徙杖(15)亦呜,意(16)其下必更空洞 。其旁一穴,类眢井(17),不敢探 。地出碎乳,散乱如铁滓,曰“龙矢”(18),践之棘趾(19) 。穷高田(20),有水一丘 。其下萦石壁有渠,云“春夏交,雍沮(21)不可涉” 。自水丘处窦甚隘,伛(22)以往 。列户如蜂房,其顶结乳,如珠缨,如流苏(23),如裂瓜,如垂莲,如肺肝 。回壁如施(24)上衣,有纹折;凝于地者(25),如鬼神形,如幡纛(26),如帷帐,如笋,如枯木,如禽兽,如器物,多不可名 。有冰柱,短长大小不-;有踊石(27),博下锐上(28) 。如壁,遥视之如水,即之,饮不盈掬(29),扪(30)之如龙鳞 。旁曰“轮臧石”,皆棱然(31),巧非追琢(32),有罗汉小像,可周可步;有石燕(33),逢火辄飞去 。其幽罅隐窦,莫可穷测(34) 。予书其石曰:“有天地即有此岩,而生是州,官是州,与游子迁客,曾无一言标榜之,遂使名不经人耳舌 。吁,可叹哉!”同游者毗陵(35)邵林宗、新安(36)董谋道、予之叔光晦、弟景徐、报恩(37)希赐师 。绍兴二十年(38)二月二十二日记 。通天岩记译文从英州(今英德市)向西南走十五里,就到了石角头山 。从山脚向上二百步左右到了半山腰,有一个洞口 。洞口冷风袭人,虽然已是初春,气温渐渐转温暖,但大家都穿着丝绵衣 。进入洞口没几步就全黑了,点燃火把才能向前走 。洞的左侧,有几块巨石相对而立,就像是菩萨、金刚像,晶莹神奇、流光益彩,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 。持杖登上一些险要的地方,神奇诡异的景致层层展眼前,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可以坐得下百十来人 。再深入洞中,石头都很小,像残破的盘盂一样 。往前走隐约出现光线,退出后一直向东走二百多步,洞内豁然明朗,原来是洞顶有两个精巧的小洞通到天空,洞口树荫蔽日,枝蔓随风而动,白云在树叶间徘徊;阳光透过树叶下泻,使堆积如山的奇岩怪石蒙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这就是所谓通天岩的由来了 。继续向前又需要点上火把 。经过群石,坦然出现一片空地 。沿着石壁往前走,有一奇特的人口,沿石而下,有大片壠田,都有田埂、田间小路,像龙蛇一样缠绕盘结;向上看,则像层层叠叠的楼阁一样,离人不远 。在平坦的地方,也可以坐得下几百人 。敲打地面,像鼍皮鼓一样“坎坎”有声;移动手杖也有呜声,想必下面是空洞 。旁边有一洞穴,很像枯井,不敢往下探看,地面上长出许多碎乳石,散散乱乱,像铁滓,称之为“龙屎”,走在上面刺人脚趾 。到壠田高处的尽头,有一湾水;下面绕着石壁,有水渠,听说春夏之交,积水堵塞,无法前行 。从水湾开始洞壁越来越窄小,得弯着背往前走,石壁像是排列的蜂房;洞顶部挂了许多钟乳石,有的像珍珠红缨,有的像彩穗,有的像剖开的丝瓜,有的像倒垂的莲花,有的像动物的肝脏 。四壁像披上了衣服,有折纹;凝立于地上的石乳,有的像鬼神,有的像旗帜,有的像帷帐,有的像竹笋,有的像枯树,有的像禽兽,有的像器物,还有许多不知像什幺 。有许多冰柱,长短大小不一;有许多石墩,底部宽大,顶部尖锐,好像是玉壁,远看像水一样,走近一碰却掬不满手;用手摸,感觉像龙鳞 。旁边有一叫“轮藏石”的,稜角分明,巧夺天工,这不是雕琢所能做成 。有许多小罗汉像,可以绕着走一圈;还有许多蝙蝠,见到火就飞走了 。那些幽深的石洞,则没办法全部探测到尽头 。我在一块石壁上写到:“自从有了天地,就有这个山洞,而生活在英州的人,在英州做官的人和游子迁客们,并没有谁留下一言半语来记述它,以致使它的声名没能传播于人世间 。唉,可叹啊!”同游的人有毗陵郡的邵林宗,新安郡的董谋道,我的叔叔洪光晦、弟弟洪景徐,报恩寺的希赐禅师 。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二月二十二日记 。两天游指南第1天在指定集中地点,集合出发 。乘车直抵有千年古洞着称——英德通天岩 。岩洞以其雄伟壮丽、震撼人心的景观,,奇异瑰丽的造型 。韵味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无数自古无数的文人墨客 。是英德乃至岭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洞内还保存看完好的北宋石刻,字迹流畅清目晰,南宋着名文学家洪适游洞后为其神奇雄姿折服,从而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通天岩记》 。接着前往长湖风景区,边观尝座落在群山之中的长湖美态,边享用特色长湖特色午宴 。餐后前五星级温泉——聚龙湾温泉度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