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都气质


穿越:成都气质

文章插图
穿越:成都气质【穿越:成都气质】着名媒体人杨锦麟麾下团队拍摄的12集纪录片;每一集的主题都概括为一个字,12集的12个主题字连线成三句话—变通安逸、情义载道、开合天成,以概括出成都气质 。
基本介绍中文名:穿越成都气质
拍摄日期:2013年
导演:杨锦麟
类型:纪录片
imdb编码:彩色
线上播放平台:腾讯
首播由知名媒体人杨锦麟麾下锦绣麒麟团队历时近一年拍摄製作的新媒体纪录片《穿越:成都气质》,于7月21日在中国最大的视频平台之一——腾讯视频独家首播 。《穿越:成都气质》是该系列纪录片的开篇之作,利用新媒体科技,通过最真诚的视角串联成都古今,让更多人感知成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全方位展现成都的独特气质和文化内涵 。影片剧情第一集《变》 金沙遗址、川西林盘、民间竹器中看成都城市变迁 。第二集《通》 用马可波罗把成都的地域、文化艺术、生活美食串连在一起 。第三集《安》 金沙遗址与成都人安稳的生活追求 。第四集《逸》 交子发源地如何印证成都独特的休闲气质 。第五集《情》 文学巨匠巴金凝聚起的成都人的爱情、家族情和家园情 。第六集《义》 川剧戏内戏外,演的是川人侠气 。第七集《载》 曲艺、皮影、蜀绣,无不展现成都手艺人的与时俱进 。第八集《道》 青城山道文化,深刻影响这座城 。第九集《开》 美食、音乐、旅舍,展示成都兼容并包的态度 。第十集《合》 热气腾腾的火锅,熬煮出开放、达观、洒脱之气质 。第十一集《天》 天府之国、大熊猫名满天下,成都人自古便懂得崇敬天赐自然之物 。第十二集 《成》 “成都,都成”,人们以自己的目光,期待着成都往后的发展 。影片背景首战选中成都,杨锦麟说“因为机缘” 。2011年5月下旬,途经成都前往大凉山的他,在成都向凤凰卫视邮寄了辞呈 。“进入大凉山后,我的手机就一直关机 。目的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 。”杨锦麟告诉采访人员,那时的他已深思熟虑数月 。虽已年近花甲,但他希望自己可以继续挑战更多不可能 。说到一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自己,杨锦麟激动地在沙发上单腿盘坐起来 。他自曝个人奋斗史:1978年参加高考,离开考只有20天才获知讯息的他,最后却以“政治历史全省第一”的成绩冲进厦门大学;35岁时举家南迁,凭着笔桿子在华人传媒界打开天地;好不容易谋得《快报》编辑部主任的差事,却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失业;直到2003年,年近半百的他,才与凤凰卫视一拍即合,开创《有报天天读》 。节目开播后,收视率一路攀高,引来众多媒体效仿,可谓开创了电视读报风潮 。2011年6月1日,主持人杨锦麟摇身一变,出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人们以为这将是他最终归宿,不料,2013年2月16日,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又宣布辞去台长职务,自建“锦绣麒麟”团队与入口网站腾讯合作,开设专属频道,正式进军新媒体 。2013年6月5日,他的新节目《夜夜谈》就已点播破亿 。“目前,夜夜谈和天天看这两个节目,平均每天的点播量都有1000多万 。今年6月,两个节目点播量已达8亿 。”说起自己的新媒体战绩,杨锦麟颇为得意 。2012年7月起,他开始自己的新一轮新媒体探索 。“我们决定拍摄系列新媒体城市纪录片,成都当时就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 。”杨锦麟看重成都,除了与自身的机缘,更注重成都的独特气质 。“我们理想的拍摄城市,是既有厚重历史,又没有太多历史负累,同时具备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完整演变 。”在杨锦麟看来,成都符合他的所有构想 。成都有灿烂的古蜀文明,随着研究的推进和考古实物被发现,成都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面纱正在逐渐揭开 。相比其他城市,从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到隋唐五代中原战乱,成都多数时候偏安一隅 。因此,成都人渐渐产生了“安逸”的气质 。“在我心中,成都气质浓缩为一句话,成都人的安逸是中国人的幸福指数 。”杨锦麟认为,成都是中国最安逸的城市,但在大历史的变迁中,它也从未缺席 。“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例如保路运动、三线建设等,直到后来的西部大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