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科马海峡大桥


塔科马海峡大桥

文章插图
塔科马海峡大桥【塔科马海峡大桥】塔科马海峡吊桥(英语:Tacoma Narrows Bridge)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两条悬索桥 。第一座塔科马海峡大桥,绰号舞动的格蒂,于1940年7月1日通车,四个月后戏剧性地被微风摧毁,这一幕正好被一支摄影队拍摄了下来,该桥因此声名大噪 。重建的大桥于1950年通车,被称为:强壮的格蒂;2007年,新的平行桥通车 。
基本介绍中文名:塔科马海峡大桥
外文名:Tacoma Narrows Bridge
位置 :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
通车时间:1940年7月1日
坍塌日期:1940年11月7日
坍塌原因:气弹颤振
新桥通车时间:2007年
建筑历史暱称:舞动的格蒂(Galloping Gertie)主跨:2800英尺(853米)全长:5000英尺(1524米)通航净空:195英尺(59.4米)通车日期:1940年7月1日坍塌日期:1940年11月7日人们希望在这里建桥的愿望可以追溯到1889年为北太平洋铁路建造栈桥的提议,但20世纪20年代人们才达成一致意见 。1923年,塔科马商业总会开始竞选活动并发行债券 。一些着名桥樑的工程师,包括金门大桥的总工程师约瑟夫·史特劳斯(Joseph Strauss)和麦金纳大桥的建造者大卫·斯坦曼(David Steinman)被召集商量桥樑的建造方案 。斯坦曼提出的几项商会基金方案1929年得到通过,但在1931年议会决定取消协定,理由是斯坦曼在筹集资金方面“不够积极”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筹集的资金还要用来买断一家私营渡轮公司在塔科马海峡的渡河业务独家经营权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建造计画最终还是在1937年得以继续,华盛顿州立法机关制定了华盛顿州的桥樑税并拨款5000美元研究塔科马市和皮尔斯县对塔科马海峡建桥的需求 。从一开始,资金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拨款并不足以支付建桥成本 。但是大桥的建设却得到了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大桥的建成将大大方便海军在布雷默顿的造船厂和陆军在塔科马的军事基地的交通 。
塔科马海峡大桥

文章插图
塔科马大桥华盛顿州的工程师克拉克·艾尔德里奇(Clark Eldridge)提出一个初步计画,桥樑必须通过严格的实验并使用常规设计,资金则由联邦政府公共工程管理处(PWA)拨款一千一百万美元 。但是来自纽约的工程师莱昂·莫伊塞夫(Leon Moisseiff)上书联邦政府公共工程管理处,认为他可以花更少的钱建桥 。原先的建设方案计画使用25英尺(7.6米)的钢桁架主梁,而莫伊塞夫——着名的金门大桥设计师和顾问工程师——建议採用8英尺(2.4米)高的钢板梁替代原方案 。他的弹性理论认为如此设计可以使主缆刚度相应增大,从而更好地将能量传递到桥塔和锚定 。他的方案使钢樑变窄,并且使大桥更优雅,更具观赏性,同时也降低到建造成本 。最终莫伊塞夫的设计方案胜出 。1938年6月23日,联邦政府公共工程管理处批准了600多万美元的拨款用来建造塔科马海峡大桥 。另外160万美元将通过收税筹集,最终的建造成本为800万美元 。使用浅支撑梁的决定最终在不久的将来被证明是造成桥樑坍塌的重要原因 。8英尺(2.42米)的支撑梁并不足以使路基拥有足够的刚度,从而使大桥经不住风的侵袭 。从一开始,大桥的振动就使之声名狼藉 。轻度至中度的风就可以导致大桥来回摇摆,中心的摆动可达每4到5秒几英尺 。因此大桥被当地居民起绰号叫“舞动的格蒂” 。司机在桥上行驶可以明显感觉到桥的摆动 。重要事件大桥被风吹垮发生于美国太平洋时间1940年11月7日上午11时,原因是卡门涡街 。里奥纳德·科茨沃斯(Leonard Coatsworth)在桥樑坍塌事故发生时成功地逃离,以下是他的报告:“当我刚驾车驶过塔桥时,大桥开始来回剧烈晃动 。当我意识到时,大桥已经严重倾斜,我失去了对车的控制 。此时我马上剎车并弃车逃离 。我耳边充斥着混凝土撕裂的声音 。而汽车在路面上来回滑动 。大部分的时候我靠手和膝盖爬行,我爬到500码(450米)外的大桥塔楼我呼吸急促,膝盖都磨破流血了,双手上满是瘀伤 。最后我使出最后的力气跳到了安全地带,在收费口回头望去,我看到大桥彻底被摧毁的一幕,我的车也随着大桥一起坠入了海峡 。”幸运的是在大桥坍塌事故中没有人失去生命 。世界着名空气动力学家,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主任西奥多·冯·卡曼(Theodore von Kármán)是事故调查组成员,他在报告中指出:华盛顿州没有为大桥筹集到足够的钱,因为代理商以欺诈手段贪污了部分款项 。代理商哈雷特·法兰奇(Hallett French)以盗窃罪被指控 。1940年11月28日,美国海军水文办公室报告说,大桥残骸位于北纬47 °16',西经122 °33',水深180英尺(55米)处 。原因大桥由坚硬的碳钢和混凝土建成的 。原先的设计是在路基下使用格状桁架梁 。这将是第一座以板状钢樑作为支撑的大桥 。按照原先的设计,风只会直接通过桁架,但新的设计将风转移到了桥面上下两端 。大桥在1940年6月底建成后不久(通车于1940年7月1日),人们就发现大桥在微风的吹拂下会出现晃动甚至扭曲变形的情况 。这种共振是横向的,沿着桥面的扭曲,桥面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降 。司机在桥上驾车时可以见到另一端的汽车随着桥面的扭动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的奇观 。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当地人幽默地将大桥称为“舞动的格蒂” 。然而,人们仍然认为桥樑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大桥 。大桥的倒塌发生在一个此前从未见过的扭曲形式发生后,当时的风速大约为每小时40英里 。这就是力学上的扭转变形,中心不动,两边因有扭矩而扭曲,并不断振动 。这种振动是由于空气弹性颤振引起的 。颤振的出现使风对桥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终桥樑结构像麻花一样彻底扭曲了 。在塔科马海峡大桥坍塌事件中,风能最终战胜了钢的挠曲变形,使钢樑发生断裂 。拉起大桥的钢缆断裂后使桥面受到的支持力减小并加重了桥面的重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钢缆断裂,最终桥面承受不住重量而彻底倒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