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广德祠山文化【广德祠山文化】广德祠山文化,是指西汉末年起,以安徽省广德县横山为中心,遍及江淮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由缅怀治水英雄张渤关爱民众、弥灾捍患、勇于献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祷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横山为祠山得名 。
基本介绍中文名:广德祠山文化
区域:安徽省广德县横山为中心
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广德祠山文化,是指西汉末年起,以安徽省广德县横山为中心,遍及江淮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由缅怀治水英雄张渤关爱民众、弥灾捍患、勇于献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祷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横山为祠山得名 。”张渤治水的传说“,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文章插图
广德祠山殿形成广德祠山文化是发生在广德且与天下英灵第一山横山密切关联的一个历史文化现象,是与被唐、宋、明朝皇帝钦封为“广德王”、“祠山大帝”张渤的人文历史神话传说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马祖文化相媲美的、与佛道儒文化贯通交融的、名扬皖南、苏南、浙北、赣北等地的历史文化奇蹟 。人们怀念张渤一生开河治水、舍家奉献、造福人民的爱国爱民精神和无量功德,为祭祀怀念敬仰崇拜他,而逐渐形成了祠山寺、祠山庙会、祠山商贸、祠山民间文艺、祠山神话传说等民间传统文化,即独具广德地方特色、具有民族人文精神、佛道神话传说故事、民间风俗文艺文化等特点的广德祠山文化 。
文章插图
广德祠山殿据《说郛》中《三柳轩杂识》、《祠山神事要》、《能改斋漫录》、《留青日札》、《清嘉录》等记载或传说:广德军祠山广德王,名渤,姓张,二月八日生,本前汉吴兴郡乌程人,始于本郡长兴县顺灵乡发迹,役阴兵导通流,欲抵广德县,故东自长兴、荆溪,疏凿河流,欲达广、郎、南漪湖,开河贯通形成内河水网,以抗洪防暑,行船通商,造福人民 。化身猪形,驱役阴兵,为夫人觇破猪形,变形未及,因生羞愧而耻之,不再见夫人,其工遂辍,河渎之功遂息,因年龄、财力和社会动荡等原因,张渤立志象大禹治水一样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后张渤遁于广德县城西北五里横山之巅,修炼得道,人称“禹后第一人”,死后被葬于横山顶,居民思之,在横山修建张公祠 即祠山庙于横山西南隅,夫人亦至县东二里而化,时人亦立为“娘娘庙”,与祠山庙遥相呼应,长相厮守 。祠山庙宇鼎盛时期主要包括祠山殿、礼斗台、范公祠、三忠祠、广惠宫、寝宫、宸翰楼、灵佑殿、龙王庙、岳王庙等,边上还建有望月亭、攀梦亭、龙潭、天语亭、天梦亭、御诗碑、犀牛望月亭、岳王亭等,祠山庙很快名扬海内外,祠山爷显灵的传说一直经久不衰 。由此历汉五代至宋元明清,遇水旱灾害,人们祷之无不应 。相传因张渤二月八日生,先一日必多风,后一日必多雨,号为请客风、送客雨,甚为灵验,传为异事,祠山庙传为“小九华”,人们便尊称其为“祠山大帝”、“祠山爷”、“广德王” 。
文章插图
广德祠山殿唐朝天宝年间,唐明皇念张渤治水有功,封其为水部员外郎,并封横山为祠山,为圣地,使得祠山、祠山庙、祠山爷、祠山殿等名扬天下,香火日盛 。到明朝,朱元璋因战争与横山结下不解之缘,曾两次驻跸祠山,得梦知他“贵为天子,必得天下”,登基后,两次派遣钦差专程前来朝觐祠山,拨款对祠山庙修复扩建,赐诗二首《幸横山》、《幸祠山》,在得梦之处修建“天梦楼”,在南京鸡鸣山建广惠祠山王庙,按时遣官致祭,遂为各地效仿,江南以及苏南、皖南、浙江、赣北等地各州县乡镇纷纷效仿,建起许多祠山庙,仅广德境内有祠山庙50余处,尤以广德横山的祠山庙被推崇为“祠山祖庭”,并称“天下第一香火”,从此祠山寺庙的规模越来越大,香火越来越旺盛,从而使横山和祠山庙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和登峰造极的地步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颂横山、祠山、祠山庙、祠山爷、祠山大帝等,留下了大量的讚美诗篇 。祠山文化因张渤和祠山的一再加封和屡加赠赐、佛道诸家的推波助澜、文人雅士的不断渲染、对张渤由人而神的神化、因张渤、岳飞、范仲淹、朱元璋等人的历史人文名气等,不断形成、完善、丰富成博大精深、蕴含历史人文底蕴、具有独特广德地方特色的祠山庙会、祠山民间文艺、祠山埋藏会、祠山戏曲等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文化 。发展为纪念广德王、治水英雄、祠山大帝、祠山爷张渤二月初八生日前后三天举办的祠山庙会,声势浩大,江淮、苏南、皖南、浙北之民数十万一下子齐聚祠山,善男信女们簇拥着祠山爷神像载歌载舞,绕广德老城游街唱戏,到东门娘娘庙与娘娘一年一度会合后,再沿途接受祭祀、跪拜、香火,信徒们纷纷唱颂、赶会,观看唱大戏、跳“五猖”、踩高跷、走马灯、舞狮子、撑旱船、玩龙灯、耍杂技、游街巷、赛场子、逗乐子等等,最过瘾的是从专为祭祀酬神修建的雕樑画栋、富丽瑰伟的戏台上,观看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绯绿戏,即南戏杂剧,在传奇戏里领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 。祠山庙会集民间工艺、戏曲盛会、祭祀活动和商业买卖于一体,将各种民间传统技艺、民间戏剧、会社习谷、民风民俗、歌舞杂耍等融汇一体,民间艺人争相登台献艺,信徒们饱受神圣欢乐喜悦的洗礼,各种风味小吃、农产品、民间工艺品竞相展销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体现了劳动人民敬仰张渤爱国爱民崇高精神的敬仰心理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与信念 。千百年来,它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田水利、商贸旅游、民间文化、佛道宗教、人文历史景观、修身养性静心等产生过重大影响,已成为江南重要的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之一 。广德祠山文化的研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研究广德祠山文化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全国、全社会正掀起建设社会和谐文化的热潮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基本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文化性状,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範、文化表现、社会风尚等,有着多种多样的存在方式和展示方式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团结、互助、合作、稳定、有序的社会準则 。将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文化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它各种文化的存在与发展 。祠山文化,是江南影响面很大的区域传统文化 。从很多传说和遗址来看,延续两千多年的祠山文化集中传颂和宣扬了一个“善”字 。祠山文化中的中心人物张渤,以及人们由敬仰、怀念张渤而形成的祭祀、刻碑撰文活动,集中倡导和宣扬了善待民众、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的道德理念 。这种道德理念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所需要的 。由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研究祠山文化,祠山文化的研究工作才能方向明确,也更有实际意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研究祠山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它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和灵魂,它提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精髓和动力,它规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规範和行为準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简而言之:思想、理想、精神、荣辱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宏伟目标昭示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价值理想,也是一种当下即是的行为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要造就一个全社会人人既喜闻乐见,又自觉践行的生活方式,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自然状态,是“担水劈柴即妙道”的自然神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研究祠山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也是祠山文化研究本身应把握的準则 。祠山文化研究应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国家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 。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分重要且艰巨,需要全民的参与和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作为民众文化组织,应当自觉参与由文化部门组织领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祠山文化流传两千多年,本身就有许多东西需要发现、挖掘、整理和保护 。要以对祖国、民族负责的态度,对于祠山文化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典故、每一处遗址、每一份遗物,都要特别珍惜、仔细辨析、认真整理、妥善保存,从而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分析的方法研究祠山文化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们都很注重思想情操的把握与修养,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为精华的表现 。文人们的爱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慎独意识历来都是很强烈的 。经过数千年之积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度,养成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些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在祠山文化中有很多体现,这正是我们要下工夫整理、研究并汲取的 。但是,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局限,由于人们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祠山文化中难免有与现在提倡的社会文化精神不相协调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些消极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在宣传弘扬祠山文化中有大量以爱国精神为内容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深藏着诸多迷信、反科学的糟粕 。简而言之,对待祠山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去分析、扬弃和取捨,做到符合理性的古为今用,这是研究祠山文化应有的态度
-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 藏区宗教文化生态
- 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 拉萨历史文化之旅
- 中国古徽州地区文化 徽文化
-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 郑源演唱中国灯都古镇灯光文化节主题曲 光临天下
- 云南山间花果茶文化有限公司
- 21世纪计算机系列教材:大学计算机文化
- 北京 宁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