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 半生缘( 三 )


张爱玲作品 半生缘

文章插图
同时,张爱玲善于运用色彩,尤其是她笔下人物的服装色彩 。人物的服装色彩成为作者独特的隐形话语,她以一种隐形话语的形式来刻画人物,暗示情节以及人物命运的发展 。作品结构张爱玲《半生缘》的基本框架和人物设定都和这部《普汉先生》惊人地相似,世钧对应亨利,玛文对应曼桢,比尔对应叔惠,凯对应翠芝 。上海和南京的双城设定,也同波士顿和纽约相仿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据有关人士考证,《半生缘》中不少经典的细节和句子,也均是纹丝不动地从《普汉先生》搬过来的 。比如世钧在他和翠芝家总是闻到煤气的味道,翠芝总是让世钧去遛狗;又比如那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和“世钧” 。这样明火执仗地挪用,竟然在这幺多年轻轻巧巧地掩过了众多张研究者的耳目,略加点染,理直气壮地成就了一部经典,张爱玲当真是有一双魔术手 。这样的事实,一下子让众多死忠的张迷不能接受,抄袭别人作品嫌疑,在他们看来,绝对不能加在张爱玲身上 。可实际上,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如果得法,那叫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算是一位很会偷艺的作家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改《普汉先生》中的第一人称叙事为第三人称叙事,从而获得了更高叙述视角,能够俯瞰故事中的人物;同时她还极大的充实了曼桢的戏分,让读者更关注曼桢的命运 。作品评价《半生缘》对《十八春》的改写,凸显了张爱玲新的艺术构思,是张爱玲式“倾城之恋美学”的灿烂重现,虽《十八春》同源共根,结出的却是不同的更为艳异的果实 。——陈子善张爱玲受到通俗小说的影响很大,但《半生缘》却把通俗小说升华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式 。——止庵 作者简介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 。1922年迁居天津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 。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年九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作品 半生缘

文章插图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