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鸣飞


周鸣飞

文章插图
周鸣飞周鸣飞,男,物理化学家,1968年9月30日生,浙江省磐安人(原属东阳市) 。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套用化学专业,1995年获得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晋升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
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动力学、分子光谱等研究工作 。国际上首次报导了硼-硼三键,国际上首次实验证实了元素+IV价态以及镧系金属+V价态的存在 。关于元素+IV价态工作在《自然》(Nature)杂誌发表后被美国化学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Chem. & Eng. News)杂誌评选为2014年度国际十大化学研究 。
【周鸣飞】周鸣飞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200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奖(2004),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等,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荣誉 。周鸣飞曾担任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和《物理化学学报》(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等刊物的编委,现为《中国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刊物编委 。
基本介绍中文名:周鸣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磐安县(原东阳市)
出生日期:1968年9月30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国家杰青、2002年长江特聘教授
代表作品: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
人物经历1968年9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原浙江省东阳市) 。1986年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 。199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套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于复旦大学雷射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 。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曾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Virginia)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教授——至今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2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
周鸣飞

文章插图
主要成就主要成绩2001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化学领域顶级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成为这时期为数不多的发表该期刊的中国学者,同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2年,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奖 。2002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2004年,获得上海市第二届青年科技英才奖 。2004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7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该奖项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的最高奖 。2008年,以通讯作者发表约稿《International Reviews in Physical Chemistry》综述期刊论文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9年,以通讯作者再次发表化学领域顶级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 。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在元素周期表中除钌、锇和氙三种元素以外,铱元素也可以形成VIII价态化合物,相关工作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重要期刊《德国套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杂誌以“Unprecedented Iridium (VIII) seen”为题作了亮点报导 。2010年,连续发表2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论文,并被Nature Chemistry亮点报导 。2013年,连续发表3篇《Chemical Science》期刊论文 。2014年,周鸣飞等人首次提出和实验验证了铱元素存在更高的IX价态,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誌上 。该成果被《化学化工新闻》(C&EN)评选为2014年国际十大化学研究 。2015年,发表2篇《德国套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通信作者论文 。2016年,发表4篇《德国套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通信作者论文 。2017年,发表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