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


桫椤

文章插图
桫椤刺桫椤一般指本词条
【桫椤】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讚誉 。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 。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製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
桫椤是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其中的一种 。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
据中新网2019年4月11日发布讯息显示,近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查获一起非法运输珍贵濒危植物製品案,缴获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製品700多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桫椤
拉丁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
别称:台湾桫椤、蛇木、树蕨
二名法: Alsophila spinulosa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
目:真蕨目
科:桫椤科
属:桫椤属
种:桫椤
命名者及年代:R. M. Tryon.,1970
形态特徵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 。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齧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 。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1.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有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乾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 。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 。生长习性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 。桫椤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沖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 。气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 。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对湿度要大 。该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 。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30.5° 。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乾湿季节明显等特点 。土壤多为酸性 。地理分布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高棉、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