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


滹沱河

文章插图
滹沱河滹(hū)沱河,当地人俗称浮滔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汇流入渤海 。滹沱河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25168平方公里 。
【滹沱河】2018年9月13日,正式启动滹沱河地下水回补试点,2019年8月底结束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滹沱河
别名:虖池
行政区类别:山西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邮政区码:034300
地理位置: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
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人口:4000万
方言:山西话、河北话居多(滹沱河沿岸)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滹沱河沿岸绿色长廊
火车站:东淤地火车站
车牌代码:晋H
河长:605公里 
河流简介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当地人俗称葡萄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
滹沱河

文章插图
滹沱河流经区域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恆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繫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 。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 。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平原 。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 。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 。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 。自然条件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 。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 。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 。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见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着 。流域内矿藏丰富,尤富煤 。有石家庄、阳泉等城市,经济发达 。革命胜地西柏坡(见平山县)、苍岩山风景区及隆兴寺等名胜古蹟可供游览 。多异名称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历史久远,名称多异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礼记》称“恶池”或“霍池” 。《周礼》称“厚池” 。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 。秦称“厚池河” 。《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 。东汉称“滹沱河” 。《水经注》称“滹沱” 。曹魏称“呼沱河” 。西晋称“滹沱河” 。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 。水利枢纽北堤滹沱河北堤,自灵寿安定村起,经正定、藁城,至无极牛辛庄止,全长53.86公里 。其中灵寿3.2公里,正定30.26公里,藁城14.2公里,无极6.2公里 。堤顶宽一般为3~5米,最宽8米,高2至3米,最高段4米 。1951年春,平安屯至大孙村的五一堤建成 。长4公里,顶宽3米,平均高1.5米,边坡为1:2 。由正定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 。因5月1日竣工,故名"五一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