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凤


孙宝凤

文章插图
孙宝凤【孙宝凤】孙宝凤,女,43岁,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于2004年曾赴丹麦技术大学访问学习,现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吉林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物流工程学科带头人,2012年吉林省第三批次创新拔尖人才 。
基本介绍中文名:孙宝凤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吉林长春
出生日期:1970.3.30
职业:教授、博导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代表作品:《物流系统仿真》
研究方向:物流系统仿真与供应链管理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包括:交通与物流系统规划与仿真最佳化,通过管理模式、数学和仿真技术的创新,解决交通运输系统和供应链网路的複杂性和最佳化问题 。近年来,供应链的複杂性使得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无法有效分析和解决供应链的最最佳化问题;现代物流领域广泛开展的信息化、一体化运作模式对物流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上述需求,日益重视仿真最佳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供应链规划等方面的套用 。近五年,在物流和交通系统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和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研究实践经验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向效率改进综合客运枢纽设施布置与服务水平仿真评价”,国家863项目子项1项,其他部省级项目7项;共同编着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系统仿真》1部,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三大检索论文19篇;软体着作权专利2项,第3,4发明人 。学习简历1988年~1992年 在吉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就读,工学学士,机械工业部优秀毕业生;1996年~1999年 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就读,法律硕士;1999年~2002年 在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就读,管理学博士;2003年~2004年 在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后研究;2004年~2005年 在丹麦技术大学交通与运输中心留学,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 。工作简历1992年~1993年 在吉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工作;1993年~1999年 在吉林工业大学科研处工作;2002年~现 在 在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工作 。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概论》研究生课程:《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物流系统仿真》、《供应链管理技术》、《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货柜多式联运技术》承担课题[1]“驾驶行为协同仿真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o.70371022, 2004-2006年,排名第4;[2]“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大通道集疏运套用技术研究”,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2005-2007年,排名第4;[3]“城市路网动态交通管理与控制关键理论及其模拟技术研究子项”,国家自然基金,2005-2007年,排名第4;[4]“吉林省典型货运站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2005-2006年,吉林省交通厅项目,排名第2;[5]“汽车製造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共性技术特点、认定和实施方法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2004-2007年,负责人;[6]“再製造逆向物流网路规划与仿真技术研究”,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化前期项目,2007-2008年,负责人;[7]“基于约束理论的逆向物流规划与仿真技术研究”,吉林省国际合作项目 No.20060705,2006-2008年,负责人;[8]“End-of-Life汽车零部件再製造工程经济性评估”,吉林省发改委项目,2007-2008年,负责人;[9] “吉林省征地制度实施过程中公共利益损害程度研究”,吉林省科技厅和国土资源厅联合项目,2006-2007年,负责人 。[10]“中国征地移民监测系统试点研究”,吉林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负责人;[11]“面向效率改进的综合客运枢纽设施配置和服务水平仿真评价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o.50978115,2010-2012年,负责人;[12]“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分析与仿真建模”,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课题子项目No.2007AA11Z124,2007-2010年,负责人;[13]“综合客运枢纽设施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与仿真研究”,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项目,No.20080526,负责人;[14]“抚顺华山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抚顺市运输管理局,2008,负责人;[15]“阜新宝龙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阜新运输管理所,2009,负责人;[16]“丹东港通化陆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丹东港集团,2010,负责人;[17]“通丹陆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通丹陆港有限公司,2010,负责人;[18]“绥中汽配贸易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绥中县交通局,2010,排名2.专利专着《物流系统仿真》,与上海交通大学隽志才教授共同编着,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发表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