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 三 )


普通混凝土

文章插图
普通混凝土 注:1.摘自《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準及检验方法》(JGJ52—9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準及检验方法》(JGJ53—92) 。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 , 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3.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 , 根据水泥标号 , 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4.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 , 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 。5.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 , 根据水泥标号 , 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6.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 , 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 。7.砂中如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 , 则要求经专门检验 , 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採用 。8.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 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 。9.碎石或卵石中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 , 其总含量可由1.0%及2.0%分别提高到1.5%和3.O% 。10.对C10和低于C10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 , 其含泥量可放宽到2.5% 。11.有抗冻、抗渗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 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0% 。12.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 , 其泥块含量可放宽到1.00% 。13.碎石或卵石中如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 , 则要求经专门检验 , 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採用 。14.对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 , 其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 。表面特徵粗骨料的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徵同样会影响其与水泥的粘结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碎石具有稜角 , 表面粗糙 , 与水泥粘结较好 , 而卵石多为圆形 , 表面光滑 , 与水泥的粘结较差 , 在水泥用量和水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 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 , 但强度较高 , 而卵石拌制的混凝土则流动性较好 , 但强度较低 。如要求流动性相同 , 用卵石时用水量可少些 , 结果强度不一定低 。粗骨料的颗粒形状还有属于针状(颗粒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指一个粒级下限和上限粒径的平均值――的2.4倍)和片状(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的 , 这种针、片状颗粒过多 , 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颗粒级配(1)最大粒径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当骨料粒径增大时 , 其比表面积随之减小 。因此 , 保证一定厚度润滑层所需的水泥浆或砂浆的数量也相应减少 , 所以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条件许可下 , 儘量选用得大些 。由试验研究证明 , 最佳的最大粒逕取决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在水泥用量少的混凝土中(每l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170kg) , 採用大骨料是有利的 。在普通配合比的结构混凝土中 , 骨料粒径大于40mm并没有好处 。骨料最大粒径还受结构型式和配筋疏密限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範 。》GB50204—92的规定 , 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 , 可允许採用最大粒径达1/2板厚的骨料 , 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石子粒径过大 , 对运输和搅拌都不方便 。
普通混凝土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