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概念 变分法


数学学科概念 变分法

文章插图
变分法(数学学科概念)【数学学科概念 变分法】变分法是17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分支,是处理函式的数学领域,和处理数的函式的普通微积分相对 。它最终寻求的是极值函式:它们使得泛函取得极大或极小值 。变分法起源于一些具体的物理学问题,最终由数学家研究解决 。有些曲线上的经典问题採用这种形式表达:一个例子是最速降线,在重力作用下一个粒子沿着该路径可以在最短时间从点A到达不直接在它底下的一点B 。在所有从A到B的曲线中必须极小化代表下降时间的表达式 。
基本介绍中文名:变分法
外文名:Calculus of Variations(variational method)
定义:处理函式的变数的数学领域
特点:处理数的函式的普通微积分相对
学科:数学、物理学、经济学
相似名词:变分原理
基本信息简介变分法的关键定理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它对应于泛函的临界点 。在寻找函式的极大和极小值时,在一个解附近的微小变化的分析给出一阶的一个近似 。它分辨不出找到的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或者两者都不是) 。变分法在理论物理中非常重要:在拉格朗日力学中,以及在最小作用量原理在量子力学的套用中 。变分法提供了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基础,它是求解边界值问题的强力工具 。它们也在材料学中研究材料平衡中大量使用 。而在纯数学中的例子有,黎曼在调和函式中使用狄力克雷原理 。最优控制的理论是变分法的一个推广 。同样的材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标题中,例如希尔伯特空间技术,摩尔斯理论,或者辛几何 。变分一词用于所有极值泛函问题 。微分几何中的测地线的研究是很显然的变分性质的领域 。极小曲面(肥皂泡)上也有很多研究工作,称为Plateau问题 。发展简史变分法可能是从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96年提出最速曲线(brachistochrone curve)问题开始出现的. 它立即引起了雅克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和洛必达的注意,但欧拉首先详尽的阐述了这个问题 。他的贡献始于1733年,他的《变分原理》(Elementa Calculi Variationum)寄予了这门科学这个名字. 拉格朗日对这个理论的贡献非常大 。拉格朗日(1786)确定了一种方法,但在对极大和极小的区别不完全令人满意 。牛顿和莱布尼茨也是在早期关注这一学科 。对于这两者的区别Vincenzo Brunacci(1810),Carl Friedrich Gauss(1829),Simeon Poisson(1831),Mikhail Ostrogradsky(1884),和Carl Jacobi(1837)都曾做出过贡献 。Sarrus(1842)的由Cauchy(1844)浓缩和修改的是一个重要的具有一般性的成就 。Strauch(1849),Jellett(1850),Otto Hesse(1857),Alfred Clebsch(1858),和Carll(1885)写了一些其他有价值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但可能那个世纪最重要的成果是Weierstrass所取得的 。他关于这个理论的着名教材是划时代的, 并且他可能是第一个将变分法置于一个稳固而不容置疑的基础上的 。1900发表的第20和23个希尔伯特(Hilbert)促进了更深远的发展. 在20世纪David Hilbert, Emmy Noether,Leonida Tonelli,Henri Lebesgue和Jacques Hadamard 等人做出重要贡献 。Marston Morse 将变分法套用在Morse理论中 。Lev Pontryagin, Ralph Rockafellar和Clarke广义变分法理想控制论发展了新的数学工具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简介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Euler-Lagrange equation) 简称E-L方程,在力学中则往往称为拉格朗日方程 。正如上面所说,变分法的关键定理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它对应于泛函的临界点 。值得指出的是,E-L方程只是泛函有极值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就是说,当泛函有极值时,E-L方程成立 。在套用中,外界给定的条件可以使得E-L方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满足我们的需求 。所以儘管下面我们要在比较强的条件下推导,并且这种推导在某些意义上有些不太严谨,完全可以在较弱的情况下予以完全严谨的证明,但是就我们所要用的层面而言,也是足够的了 。推导对于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