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 三 )


宋高宗赵构:敷陈古学,自成一家 。(《游洋志》)周必大:樵好为考证伦类之学,平生甘枯淡,乐施与,独切切于仕进,识者以是少之 。(《辛巳亲征录》)陆游:予绍兴庚辰(1160年)、辛巳(1161年)间在朝路识郑渔仲,好识博古,诚佳士也 。然朝论多排诋之 。时许至三馆借书,故馆中亦不乐云 。(《渭南文集》)刘克庄: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 。(《夹漈草堂》)林光朝:六兄去吾圣人千余岁,得不传之学 。(《与郑编修渔仲》)曹勛:博学醇德,名冠闽川 。早持文柄,乡社曰贤 。士荐于上,白衣登天 。一言悟主,得君为尊,撮史成编 。开卷百世,褒贬灿然 。凤腾鲨举,圭方壁圆 。鹹谓兹书,《通鉴》后先 。(《祭郑编修渔仲文》)陈俊卿: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题夹漈草堂》)朱熹: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 。陈振孙:①樵之大抵工于考究,而义理多迂避 。②虽自成一家,而其师心自是 。③讥诋前人,高自称许 。(《直斋书录解题》)元
脱脱等:①好着书,不为文章,自负不下刘向、杨雄 。②好为考证伦类之学,平生甘枯淡,乐施与,独切切于仕进,识者以是少之 。(《宋史》) 明
林环:只今怀古情空切,俯仰千秋愧不才 。(《题夹漈草堂》)陈循:惟有莆田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 。(《寰宇通志》)周华:性资异人,能言便欲读书 。(《游洋志》)黄仲昭:博学强识,搜奇访古 。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过目不忘 。(《八闽通志》)柯维骐:平生甘枯淡、乐施与,论者谓其“切切于仕进”,盖弗察也 。(《宋史新编》)清
严光汉:后学不闻通志略,樵夫已识读书巅 。(《夹漈草堂》)纪昀:搜书籍半研经,正学从公始证明 。不到程门称子弟,家传原自郑康成 。(《墨卿摹郑夹漈像为题五绝句》)章学诚: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文史通义》)永瑢等: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丁丙:独以博洽着称,傲睨一世,纵论秦汉以来着述家,鲜有当其意者 。(《善本书室藏书志》)近现代
近代史学家梁啓超:宋郑樵生左(丘明)、司(马迁)千岁之后,奋高掌,迈远跖,以作《通志》,可谓豪杰之士也……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 。(《中国历史研究法》)近代文学家鲁迅:渔仲、亭林诸公,我以为今人已无从企及,此时代不同,环境所致,亦无可奈何 。(《致曹聚仁(1933年6月18日)》)近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社会上用很冷酷的面目对待郑樵,但在很艰苦的境界里,已经把自己的天才儘量发展了,我们现在看着他,只觉得一团饱满的精神,他的精神不死 。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史通莆郑着新编,门类略析脉络全 。食货艺文颠主次,古今通变叙禅缘 。敢提疑伪同知己,忍摭传闻近史迁 。未若船山阐理势,广搜博引仰莆田 。(《咏史诗八首·郑樵〈通志〉》)轶事典故月华的化身据广业里祖辈相传,兴化军兴化县的芗林山上有一处仙人岩,上面长着月华化身而成的野橘,谁吃了它,便能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但在宋代以前没有人吃到过 。宋朝时,芗林山麓下的下溪村有个叫郑国器的教书先生 。他家境平常,但他妻子很贤惠,把家务料理得很妥当,不用他操心 。有一天,郑国器照常去教书,他妻子把家务料理妥当后便提着扁担、柴刀到芗林山砍柴 。她沿着羊肠般的山路一边砍一边走,由于柴木稀少,她走了好远还砍不到一担 。于是她开始找柴木,直到柴木繁多的仙人岩 。在这里,她很快便砍满了一担 。準备下山时,她猛然想起父老相传的仙人岩野橘的故事,便仔细地四处寻觅 。找了一会,她在一处灌木丛中找到了一株橘树,树上长得一串串宝珠般的小红橘 。她于是高兴地摘下两颗,并吃了其中的一个,吃完后浑身是劲 。奇怪的是,她摘了野橘后树上其他的小红橘便掉到地上,然后消失了 。而她在挑柴下山以后不久便有了身孕,之后生下一个男孩,郑国器给他取名郑樵 。所以人们都说郑樵便是月华的化身,而郑樵小时候身上佩戴的珍珠,便是他母亲摘下的另一颗野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