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


沭河

文章插图
沭河【沭河】又名沭水,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及江苏省北部,源出山东临沂的沂水县沂山南麓 。同沂河平行南流,过郯城县入江苏省 。原在今宿迁市汇入泗水再入淮河 。1128~1855年黄河南徙夺徐州市以下泗水河道和淮阴市以下淮河干流入海,后因河床淤高,黄河在1855年又北徙,留下废黄河故道,沭河失去了入淮的水道 。
基本介绍中文名:沭河
外文名:Shu River
别名:沐水、沭水
江苏段河长:樊金龙 
山东段河长:季缃绮 
流域概况沭河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及江苏省北部,源出山东省沂蒙山区的沂水县沂山南麓 。同沂水平行南流,过郯城县入江苏省 。原在今宿迁市汇入泗水再入淮河 。1128~1855年黄河南徙夺徐州市以下泗水河道和淮阴市以下淮河干流入海 。后因河床淤高,黄河在1855年又北徙,留下废黄河故道,沭河失去了入淮的水道 。1949年后,经过多年治理,沭河至下游分成多支,分别在江苏境内临洪口、灌河口、燕尾河入海 。全长259公里,山东境内长195公里 。流域面积5 700平方公里,山东境内面积5 389平方公里 。年径流量为14.4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有袁公河、高榆河、汤河等 。属淮河水系,山洪河道 。沭河流域是山东省降水最丰富地区之一 。上游流经鲁沂山区,地势较高,坡降较大;下游流入沂沭平原和苏北平原 。遇有连日大雨,易形成山洪暴发,造成下游险情或酿成水灾 。有“沭水十年九祸”之说 。流域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过渡性气候,空气湿润、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4 ℃左右,四季分明 。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25.2毫米.6- 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5% 。沭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6.1亿立方米(1974年).最小年径流量4.2亿立方米(1968年) 。水质达Ⅲ类水标準的合格率66.7% 。河名来源沭河发源于山东省沂山南麓,南流入江苏省境内 。沭河,古称沐水,后作沭水,早在战国时期的着作《周礼·职方氏》中就有记载:“正东曰青州……其浸沂、沭 。” 意思是:正东地区是青州,那里有沂河和沭河可供灌溉田地 。沭水,古人又写作“术水”,《汉书·地理志》:“术水南至下邳入泗 。”唐代颜师古注:“术水即沭水也 。”①“术”字现已简化为“术”,为了考证的需要,本文仍写为“术” 。从《说文解字》、《辞海》对“沭”字的注释可以看出,“沭”是沭水(或沭河)的专用字,别无其他含义 。因此,要解释沭河名称由来,应从“术”字上做文章 。《莒县地名志》认为“古术士施展法术之水汇成此川而得名”,此说近于荒唐 。因为占卜和鬼巫之术在先秦各诸侯国普遍存在,当时的人们对此虔诚至信,并非只有沭河流域的古人信奉此道 。况且“术士、巫术”等字义是“术(术)”字的引申义,并非本义,因此,用“术士、巫术”等词义来解释“沭水”名称的由来只是望文生义 。《说文·行部》:“术,邑中道也 。从行,术声 。”五代时期的文字学家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说:“邑中道而术,大道之派也 。”可见,“术(术)”字的本义是道路,“沭水”之名应该与道路有关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记述:春秋时期,我国东部有一条南北交通要道,这条道路北至齐国都城临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南至徐国(江苏省泗洪县附近),中间经穆陵关、莒国(今山东莒县)、郯国(今山东郯城县北) 。由于这条道路“僻在东方”,其重要性略逊于中原地区的主要道路 。也就是说,这条道路在中国的东部地区虽然是一条交通要道,但相对于当时中国中原地区的主要道路来讲,只能算作是一条主干道中的分支 。这个观点与徐锴所说“大道之派”相符,因此可以将这条道路称为“术道” 。而从沭河的流经地域看,“术道”与“沭水”二者路线一致,相依相傍,古人便把这条“僻在东方”的交通要道一侧的河流称为“术水” 。“术水”成为这条河流的名字后,古人为了区别字义,又在“术”字上加了“水”旁,即“氵术”,《汉语大字典》注:“氵术,同‘沭’,水名 。《玉篇·水部》:氵术 水,在琅琊,任绪钓鱼处’ 。”这里所引的《玉篇》是南朝·梁·顾野王所着字书 。这就是说,南北朝之前,“沭”字的异体字还有“术”、“氵术”等写法 。《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氵术”字,说明这个字在汉代已不常用 。大概在秦始皇统一文字时,作“沭水”讲的“术”和“氵术”字,就统一为“沭”字了,但实际上仍有少数人用这两个字,就像今天仍有少数人用繁体字和废弃的简化字一样,所以《汉书》有“术水”,《玉篇》有“氵术水”,随着汉字的演化,许多异体字不再使用,“沭”字便逐渐代替了“术”、“氵术”,成为今天的“沭河”,这就是沭河名称的由来 。河道分支沭河河道紊乱,主要分两支:北支东经沭阳县城北,东北注入青伊湖,下流称蔷薇河,由临洪河入海州湾;南支经沭阳县城南,又分数路,一路折东与盐河汇合,一路称武障河,东北流并与其他数路会合,经今响水县境内汇入灌河而后入海 。每到汛期由于排泄不畅,常引起洪水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