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带肌蒂转移


腓骨带肌蒂转移

文章插图
腓骨带肌蒂转移【腓骨带肌蒂转移】腓骨带肌蒂转移(带肌蒂骨瓣移植)是在肌肉附丽于骨骼处取骨,保留移植骨的肌肉附着部及骨膜,依靠肌蒂的血液供应滋养移植骨 。将此带肌蒂骨瓣移植至邻近的骨折、骨缺损处或骨坏死区,以促进骨癒合 。套用带蒂骨移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
手术名称腓骨带肌蒂转移别名带肌蒂腓骨段转移术;带肌蒂腓骨段转位;带肌蒂腓骨移位分类骨科/骨移植/带肌蒂骨瓣移植ICD编码78.0701概述带肌蒂骨瓣移植是在肌肉附丽于骨骼处取骨,保留移植骨的肌肉附着部及骨膜,依靠肌蒂的血液供应滋养移植骨 。将此带肌蒂骨瓣移植至邻近的骨折、骨缺损处或骨坏死区,以促进骨癒合 。套用带蒂骨移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目前,带肌蒂骨瓣移植已较广泛地套用于临床 。带肌蒂骨瓣移植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带恆定肌蒂骨块移植,这类骨瓣的取骨部位恆定,取骨量较多;肌蒂由恆定的一块肌肉或肌组构成,蒂的游离範围较大 。较常用的有股骨粗隆区股方肌骨瓣、髂骨缝匠肌骨瓣、髂骨阔筋膜张肌骨瓣、锁骨胸锁乳突肌骨瓣、肩胛骨斜方肌骨瓣、肋骨胸大肌骨瓣、桡骨旋前方肌骨瓣等 。其中解剖位置较浅表的肌骨瓣还可连同皮肤和皮下组织一併切取,製成複合瓣 。②带肌蒂骨段转移,是指採用同侧腓骨或尺骨转移修复胫骨或桡骨缺损,其肌蒂宽大,内有知名血管通过 。③带肌蒂皮质骨片移植,又称骨皮质剥离术,该法多用四肢长管骨 。取骨部位根据需要设计,但取骨量较少 。由于蒂较短,移植距离有限 。带肌蒂骨瓣移植具有以下特点:①移植骨有来自肌蒂的滋养血管或知名血管供应血液,为活骨移植,抗感染能力强,骨癒合速度快,适用于感染性骨缺损、难治性假关节及骨缺血坏死的治疗;②在某些供区可根据需要製成複合瓣,一次修复多种组织缺损;③本法较吻合血管的骨瓣游离移植简单易行而可靠;④由于受肌蒂长度的限制,只能局部套用;⑤切取骨瓣时儘量保持肌肉附丽及骨膜完整,游离肌蒂应细心钝性分离,避免使用电刀 。移植时切勿过度牵拉、扭转肌蒂,以免损害瓣的血液循环 。手术相关解剖 。适应症腓骨带肌蒂转移适用于感染、创伤及肿瘤造成的胫骨大段缺损,而同侧腓骨完好者 。尤其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病人 。麻醉和体位持续硬膜外麻醉 。病人取俯卧位 。手术步骤1.切口沿腓骨外后缘做纵行或波状切口 。2.显露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锐性分开腓骨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将比目鱼肌自其在腓骨的附丽处切断 。距腓骨附丽处1cm切断腓长屈肌,显露并保持走行于该肌下面的腓血管 。在腓血管内侧分离胫后肌,距腓骨内侧缘1cm切断该肌 。贴骨间膜向内剥离胫后肌、趾长屈肌直至显露适当长度的胫骨后侧面,包括骨缺损区 。3.腓骨段切取与转移在下胫腓关节上方用1枚螺丝钉贯穿固定,以稳定踝关节 。向前侧剥离掀起覆盖于腓骨肌和胫前肌群的深筋膜,切开小腿外侧肌间隔 。腓骨段的长度依胫骨缺损大小而定,一般不带腓骨小头转移,否则骨段移动不便,且易造成腓总神经损伤 。在选定的腓骨上、下截骨处切开骨膜,各剥离出1.5~2cm一段腓骨,用线锯截骨,并去除少量骨质,以利于移动腓骨段 。在胫骨两端的后侧面各凿去一层皮质骨,造成新鲜骨面 。将带腓骨肌蒂的腓骨段向内推移,贴附于胫骨,在近、远端各贯穿2~3枚螺丝钉固定 。取松质骨植于胫腓骨贴附处的周围 。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腓骨带肌蒂转移术后长腿石膏固定3个月,然后配戴髌腱负重支架行走,待腓骨段代偿增粗后,逐渐负重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