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学


耳鼻喉学

文章插图
耳鼻喉学【耳鼻喉学】耳鼻喉学主要是学习诊疗一些有关耳、鼻、咽喉的疾病 。下面个目录中分别列出了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各部疾病以及临床常用药的中、西药处方或配方,并说明了各方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综合方剂或複方的组成和套用 。
基本介绍中文名:耳鼻喉学
外文名:Otolaryngology
释义:学习有关耳、鼻、咽喉的疾病
常见疾病:耳聋、耳硬化症、晕动病等
分类:耳、鼻、喉
耳部常见疾病耳聋、耳硬化症、晕动病、爆震性聋、中耳炎专题、梅尼埃病(美尼尔症)、耳廓假性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其它疾病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中耳癌、颞骨骨折、耳廓外伤、先生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炎及疖、耳廓软骨膜炎、耵聍栓塞大疱性鼓膜炎、聋哑症、鼓膜外伤、耳源性脑积水、间断脉冲噪音损伤、急性化脓性乳突炎、鳃裂瘘管、潜水性内耳损伤、前庭神经炎、颞骨岩部炎等鼻部常见疾病鼻疖、酒糟鼻(酒渣鼻)、鼻硬结病、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骨骨折鼻部其它疾病上颌窦牙源性囊肿、鼻窦气压伤、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血管运动性鼻炎、脑脊液鼻漏、慢性上颌窦炎、慢性蝶窦炎、慢性筛窦炎、慢性额窦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溃疡、鼻中隔穿孔、鼻中隔穿孔、鼻石、乾酪性鼻炎、过强反射性鼻炎、鼻瓣区狭窄、鼻部先天性畸形、鼻恶性肉芽肿等喉部常见疾病咽异感症、慢性咽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会厌炎、扁桃体炎喉部其它疾病全喉切除术后发音--气管食管发音、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食管发音、全喉切除术后发音、喉癌的出院标準及放射治疗 、颈廓清术喉切除术术前準备、术中注意及术、喉切除术、喉癌的治疗、喉癌的分期、喉癌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发声、防治嗓音疾病、纤维喉镜治疗声带疾病、喉乳头状瘤、沟状声带(sulcus vocalis) 声带囊肿、喉的显微外科手术、电子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等嗓音疾病 Reinkes 水肿(Reinkes Edema、正常声带图片(Normal Vocal Cord 呼吸道异物、喉气管瘢痕性狭窄、气管切开术、声带麻痹、甲状舌囊肿及瘘管、喉气囊肿、先天性声门下狭窄、先天性声带发育不良、先天性喉蹼、先天性小喉、先天性喉闭锁、先天性喉喘鸣、先天性喉裂、先天性喉蹼等咽部其它疾病鼻咽血管纤维瘤、腺样体肥大、急性舌扁桃体炎、口咽部粘连、粒性白细胞缺乏性咽峡炎、链球菌性咽炎、慢性单纯性咽炎、齶咽闭合不全、急性单纯性咽炎、奋森咽峡炎、病毒性咽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白血病性咽峡炎、咽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咽部瘢痕狭窄、咽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症、先天性鼻咽部狭窄及闭锁、萎缩性咽炎、咽部机械性创伤、咽部结核、咽后壁憩室、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咽侧壁憩室、咽部灼伤、咽部硬结病、咽部异物、咽部麻风、咽部狼疮、咽后脓肿、咽肌痉挛、咽肌麻痹、咽角化症、咽囊炎、咽旁脓肿、咽血管畸形、茎突综合徵等常见病例分析噪声性耳聋疾病概述噪声性耳聋(noise induced deafness)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 。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心电图改变,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因此,减少或消灭噪声,为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噪声性聋常见于高度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舰艇轮机兵,坦克驾驶员,飞机场地勤人员,常戴耳机的电话员及无线工作者、铆工、锻工、纺织工等 。病因病理损伤因素: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影响 。(一)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 。(二)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 。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 。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 。(三)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易受损害 。(四)身体情况: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病理: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 。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 。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 。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 。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 。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治疗本病主要在预防,首先改善厂房建筑,增加消声及防震措施,改善机器装置及技术操作,使噪声缩减到安全限度内(85~90db ) 。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者应戴防护器,如防声耳塞,即使外耳道内塞以棉花亦能起到一定的防声作用 。每日持续工作时间中要有短暂休息,可以减低噪声对听力损害,应定期对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者做听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早期如有4000Hz听力下降而无自觉症状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常可自行恢复,并服用维生素B1,血管扩张剂,高压氧等治疗 。如治疗无效可配戴助听器 。一组过敏性疾病的统计数字在美国:20%的美国人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 。过敏性疾病是引起慢性病的第六大因素 。有3590万人患有季节性鼻炎 。每年有800万过敏性鼻炎的门诊病人 。90%的季节性鼻炎病人经免疫治疗后有效,70%至80%的常年性鼻炎病人有效 。1993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总费用为3.4亿元,其中药物为2.3亿,医生诊疗费用1.1亿元 。1998年,因过敏性鼻炎请假造成的损失超过2.5亿美元 。每年有3100万人患有鼻窦炎 。每个鼻窦炎患者平均请假4天 。每年有1800万人被初诊为鼻窦炎 。1996年,因鼻窦炎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超过5.8亿元 。鼻窦炎和哮喘发病有一定的关係,在哮喘病人中,40%至75%的病人可伴有鼻窦炎 。2-3%的病人对抗过敏药物有反应 。11岁以下的儿童,过敏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病,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病的儿童已由1960的3%升至1990年的10% 。每年有100左右人死于食物过敏 。成人中食物过敏的发生率约1-2% 。有0.15%的人对花生和其它坚果过敏 。每年0.5至5%的美国人因为虫叮咬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美国每年由虫叮咬引起的死亡人数超过40人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的常见病因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形 。大多数人的鼻中隔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曲,但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下列因素:(1)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2)鼻甲骨气化程度;(3)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鼻瓣区软骨是否畸形等 。其常见病因如下:(1)外伤 当外伤发生鼻骨骨折时,常并发中隔软骨脱位变形,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中隔偏离 。婴儿出生时产道狭窄、或因产钳挟持不当,亦可致鼻中隔软骨偏曲、脱位 。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最常见病因 。(2)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以至畸形,畸形易发生于各部接合处 。这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小儿腺样体肿大影响鼻通气,张口呼吸代偿,日久致颌面骨发育畸形,硬齶高拱,结果使鼻腔的底部上抬,渐使鼻中隔呈偏曲状态 。(4)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也可发生本病 。头晕和眩晕诊断时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平衡失调引起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低血糖,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和血液系统的疾病(贫血) 。另外,病人在焦虑或过度通气时经常以头晕或眩晕为其主诉 。多数感觉缺乏(视敏度降低,神经病)可引起眩晕感(特别是老年病人在光线不足或陌生环境中或试验镇静药物时) 。弥散性大脑缺氧可致体位性的血压心律失常或其它心血管性病因 。常表现为头晕或晕厥 。运动乏力应于平衡失调相鉴别 。外周性眩晕:外周性眩晕是指孤立于膜迷路和前庭神经的一种疾病 。在急诊室所见的眩晕患者中有80%是外周源性眩晕 。良性体位性眩晕是指当病人改变体位或移动他的头部时发生的眩晕 。症状仅持续10-20秒 。并且如果患者保持一种姿势不变,则不会发生眩晕 。Hallpike试验展现了典型的外周性眼震,此前没有合併听力丧失或其它神经系统症状 。前庭神经炎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 。当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 。Meniere's病常见于老年患者 。其特点是眩晕持续数小时,反覆听力丧失,耳鸣和一只耳胀瞒感 。许多其他的疾病可被误认为Meniere's病(眩晕持续时间小于20分钟或明显长于24小时即可排除此病) 。迷路炎时有慢性中耳炎的蔓延或耳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水杨酸盐、利尿剂、苯妥英)引起 。类似于前庭神经炎,眩晕可以持续数天,但他们可由是否有听力丧失相鉴别 。各种原因包括:运动疾病、梅毒、胆脂瘤和耳道内异物 。中枢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暗示大脑前庭核及它与小脑之间联繫的病变 。病人表现为伴随的颅神经受累或肢体共济失调 。到急诊室以急性发作性的眩晕和共济失调为表现的病人,小脑出血是必须考虑的第一诊断 。可能伴发严重的头痛、噁心、呕吐等症状 。小脑出血是神经外科急症,必须急诊收缩排出出血块 。小脑梗塞的症状与之相似,但无需急诊手术干预 。最值得注意的小脑脑桥角肿瘤是听神经瘤 。它最初引起外周性眩晕,进而发展为中枢性疾病 。早期症状包括耳鸣和伴有眩晕或精细动作共济失调的听力丧失 。当与小脑和其它颅神经功能不全(角膜反射减弱,面瘫)有关时,诊断应受到怀疑 。血管源性表现为短暂或持续的阵发性或中枢性眩晕 。脊椎基底动脉灌注不足引起的一过性眩晕可以表现为大脑系统的症状,例如复视、言语模糊、颜面麻木和轻偏瘫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非体位性眩晕 。它在老年患者可持续数分钟 。后下方小脑动脉梗塞引起外侧髓综合症,也称“Wallenberg综合症”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眩晕、噁心、呕吐、Horner综合症,同侧肢体丧失痛觉,面部丧失温度觉,同时对侧肢体丧失温度觉,面部丧失痛觉,向患者摔倒 。严重高血压(舒张压大于120mmHg)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迷路血流量减少,进而引起痉挛 。后震荡眩晕是常见于中脑创伤后合併意识不清,症状可能在创伤后数天或数周内不明显,但症状可持续数月 。颞骨骨折(纵向或横向)可致眩晕伴耳漏,骨室积血或脑脊液漏入鼻咽 。在耳气压伤(飞行,潜水和用力擤鼻涕)有突然耳聋、噁心和眩晕的表现,提示淋巴管瘘 。各种原因包括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多发硬化及底部的偏头痛、肿瘤、複杂部分性癫痫发作、Ramsey-hunt综合症和颈扭伤 。疾病预防鼻窦炎的预防1、注意擤涕方法 。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 。之后交替而擤 。2、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儘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3、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4、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 。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5、遵医嘱及时用药 。6、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恆心,注意加强锻鍊以增强体质 。7、严禁菸、酒、辛辣食品 。8、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9、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酒渣鼻的预防1、保持大便通畅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大便不通,肺火更旺 。2、不宜在夏季、高温、湿热的环境中长期生活或工作 。3、平时经常用温水肥皂洗涤 。4、禁止在鼻子病变区抓、搔、剥及挤压 。5、禁用有刺激性的化妆品 。6、每次敷药前,先用温水洗脸,洗后用乾毛巾吸乾水迹过敏性鼻炎可儘早预防秋高气爽的秋天对有些人却是不舒服的季节,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从秋天开始,他们就会无休止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专家提醒这一人群儘早服药,可预防发作或减轻症状 。至于还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感冒的患者可到医院看专科门诊,以免小毛病造成大危害 。根据世界医学国际基金会31个成员国(不包括中国)1996年调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10%—40%左右,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中国,保守估计有4000万患者 。过敏性鼻炎分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 。北京地区的高发季节从每年的立秋开始到国庆节前,主要的诱发因素是野草、野花花粉,如蒿属花粉、藜科以及豚草花粉,这段时间发病人数多、症状严重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有相似之处,典型症状是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青眼窝 。儿童由于无法表达症状,经常表现为揉鼻子、做鬼脸等 。其实只要到医院进行鼻分泌物涂片检验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是否过敏性鼻炎 。有些患者把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是感冒,仅服用简单的感冒药物自己进行治疗,结果延误了正确的诊断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会造成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几乎所有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患有结膜炎 。过敏性鼻炎还会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可谓“小毛病,大危害” 。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用药2周左右 。孕期吸菸易诱发婴儿出现慢性耳炎据美国学者报导,如果母亲在孕期和产后经常吸菸,其子女发生慢性耳炎的危险性显着增加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的Judith E. C. Lieu博士指出,以往研究显示,父母吸菸的儿童易发生耳部感染 。而且孕期吸菸也会对婴儿免疫系统造成,从而易发生耳部感染 。研究人员对11000名12岁以下儿童进行研究,分析指标包括耳部感染频率,是否被动吸菸以及母亲孕期是否吸菸 。结果发现,38%儿童存在被动吸菸现象,23%母亲在孕期吸菸,19%同时存在两种现象 。生后被动吸菸儿童耳部感染危险并不增加,但母亲孕期吸菸或两者均有的儿童耳部感染危险轻度增加,孕期吸菸儿童慢性耳部感染比生后被动吸菸者增加44% 。研究人员推测孕期吸菸和生后被动吸菸可能有协同作用,但其机理尚不明了 。Lieu博士认为,母亲在孕期吸菸可增加其子女的耳部感染风险,因此她们应积极戒烟 。急性单纯性咽炎的预防1、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较差,所以对婴幼儿患者,要加倍注意 。2、要求卧床休息,避风 。3、忌进一切辛辣、海鲜、发物及高脂食品、甜食 。4、多饮开水及流质饮料 。5、认真进行咽部喷药和及时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