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 钟山村

钟山村(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 钟山村】 钟山村 , 原名钟林美(社) , 附属自然村为大庵(清代时期败落消失)、铁赤后(民国-解放期间败落 , 改革开放后消失) , 村内分四个角落 , 为后埔、中社、四牙和上厝尾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钟山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厦门市海沧区
地理位置:马青路北侧
历史沿革海沧地区形成聚落开始于唐宋时候 , 宋代时曾经辉煌一时 , 在明代隆庆以前 , 为漳州府龙溪县一都、二都和三都(明代初期合併为一二三都) , 隆庆元年后 , 属漳州府海澄县第四里全部 , 第五里部分 , 仍旧称为三都 , 1958年至今 , 划归厦门市管辖 , 今为海沧区海沧街道及新阳街道两处 。据说 , 钟山村在中古时候居住着钟姓和林姓两户人家 , 因地势延伸 , 故名钟林尾 , 在宋以前历史无可考 , 宋末 , 蒙古兵南下 , 包括海沧在内的漳州地区跌宕变化 , 许多人家迁出迁入 , 蔡氏始祖景福公(来自嵩屿所在地的登瀛或者今角美洪岱 , 祖籍河南固始县 , 待考)于元代至正年间迁入钟山 , 仍依旧名钟林尾 , 雅称钟林美 , 开始形成较大的聚落 。元代至今 , 除辛丑播迁钟山地界化为废墟外 , 一直为蔡氏聚居地 , 民国末期 , 开始开放外姓进村 , 最早为安溪陈姓 , 直到今日多姓混居 。钟山村区划沿革:【宋】漳州府永宁乡新恩裏海口镇【南宋-元-明初期】漳州府龙溪县第三都【明洪武-嘉靖】漳州府龙溪县一二三都【隆庆元年-民国】漳州府海澄县第四里崇隆保【民国29年-38年】漳州海澄县金钟乡【解放后】依从海沧公社、海沧大队、海沧镇、海沧街道 , 期间一度与渐美村合併 , 后又分离 。民俗文化钟山村民间信仰活动及其发达 , 可能与当地古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有关 ,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 , 分布广泛 , 目前存在庙宇7座 , 其中三座早年废弃 , 今已重建 , 三座沿袭至今 , 一座新建 。由于受到嘉靖倭乱和清初辛丑播迁的影响 , 村内庙宇始建年代均不详 , 特别是无历史遗留存在 , 最古的碑记仅为康熙年间刻录 。以闽南鬼神信仰的密集程度看 , 钟山村历史上常受到倭寇、饶贼、海盗和官兵骚扰或侵袭 , 必然存在各种虚幻的神灵信仰 , 据漳州府志记载 , 明代嘉靖年间钟山村存在抗倭性质的钟林尾土堡 , 堡内聚居上百户人家 , 当时已然是一大聚落 , 而那时的村舍必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庙宇保佑村民生产、生活的安然秩序 。现录下庙宇如下:水美宫 , 供奉朱、池、李三姓王爷为主体的代天巡狩 , 肇基年代不详 , 香火鼎盛 , 播迁四方 , 分灵近则白礁王爷庙、鸿渐王爷庙 , 远则晋江十三施王爷庙和马来西亚槟城水美宫 , 该宫三年一次的“送王爷”习俗活动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单 , 庙址于钟林路海投大厦下 。该庙宇供建造王船用 , 庙门可活动拆卸 , 格局颇有考究 。福仁宫 , 为水美宫主祀王爷的行宫 , 供善男善女祭拜 , 始建于民国初期 , 位于村中心 , 庙内除供奉代天巡狩外 , 还主祀保生大帝(为大庵破败后 , 移居此处的神灵)石峰岩寺 , 位于蔡尖尾山东部钟山九峰之下 , 海澄县誌记载 , 石峰岩有岩洞、龙潭诸胜 , 及里人蔡钟“四壁悬崖处 , 无从动斧斤;天然古洞里 , 栖月与栖云”摩崖石刻 , 今尚存在 。钟山先人在石洞边上建有石峰岩寺 , 供奉佛主 。圣公庵 , 供奉飞天大圣 , 位于钟山村后埔角 , 原庙宇具体不详 , 现圣公庵为台湾信徒在原庙宇房屋基础上翻建 , 每年农曆八月需至石囷玉真法院进香 。哪咤庙 , 位于钟山村后埔角于四牙角间 , 原庙宇以破败许久 , 仅存一片红砖铺就的空地称“庵埕” , 近期有附近村民重建哪咤庙 。水陆北宫 , 即大庵 , 位于马青路北侧 , 庙宇于文革期间坍塌 , 主神搬至福仁宫暂居 , 原庙址已建成为马青路 , 今有现村党书记私建水陆北宫及福德庙 , 主神为许逊 , 可能有些许偏差 , 现存两块碑记 , 分别为康熙年和乾隆年重修记 。人口迁移钟山村户籍人口约2200人 , 外来人口6000余人 , 其中村内蔡姓占总人口80%以上 , 分三房 , 一世祖为景福公蔡介山 , 元大德元年(1297年)生 , 卒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 生子二 , 应午(生子三分钟山三房) , 应申(外迁 , 疑为今灌口三社东西蔡氏) 。村内现存蔡氏家庙一座 , 为钟山蔡氏祭拜祖先之所 , 宗祠内有难解古文字砖雕 , 无人可破 , 祠堂同时设有谷诒堂华侨联谊会 。清乾隆年间 , 部分蔡氏分居邻村渐美村 , 于当地建有蔡氏宗祠 。清道光以后 , 钟山蔡氏大量下南洋 , 早期聚居马来西亚槟榔屿 , 建有水美宫蔡氏家庙 , 后广泛分布于马来西亚古晋、菲律宾、缅甸等处 , 大量发家致富的钟山人回乡建设精美红砖大厝 , 今仅存一两处 , 其精美程度至今仍令人感叹不已 。改革开放后 , 钟山村民鲜少出外寄居 , 随着海沧的发展 , 大量外来员工进入钟山村内 , 钟山村民开始建设出租房从事包租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