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文章插图
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三十年后的重逢,从前的青春伙伴已成为帝国元首……库比席克在书中将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鲜活、立体、真实的青年希特勒 。二战狂人希特勒青年时代唯一密友的回忆录,首次简体中文出版!讲述希特勒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直面其隐秘的内心世界!读过《希特勒传》《我的奋斗》者,不可错过《青年希特勒》!
基本介绍书名: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译者:郑国雄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10829833
作者:奥古斯特·库比席克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数:272页
开本:16
作者简介作者:(奥地利)奥古斯特·库比席克 译者:郑国雄 奥古斯特·库比席克(1888—1956),奥地利人,其父亲是个捷克家具店的老闆,而他却从小热爱音乐 。对艺术的追求,使他和希特勒在歌剧院偶遇,成为后者唯一亲密无间的青年朋友 。希特勒青年时代唯一密友回忆录 。在失散多年之后,他与已成为帝国元首的希特勒重逢,又开始了新的交往 。二战结束,他在美军拘留营遭受了16个月的牢狱之灾,后被释放 。图书目录作者序 我的决定和理由 第一章 初会 第二章 一段友谊的成长 第三章 青年希特勒的画像 第四章 希特勒母亲的画像 第五章 希特勒父亲的画像 第六章 逃离学校 第七章 初恋史蒂芬妮 第八章 痴迷理察·华格纳 第九章 年轻的民族主义者 第十章 希特勒重建林茨的梦想 第十一章 蜕变从那一刻开始 第十二章 前往首都维也纳 第十三章 希特勒母亲的葬礼 第十四章 “跟我走,库斯特尔!” 第十五章 斯通帕街29号序言上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后开始了大规模反犹排犹运动 。在这场骇人听闻、惨无人道的民族灭绝大屠杀中,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犯下了滔天罪行 。据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统计,纳粹党共屠杀了约570万犹太人 。是怎样的因素製造了希特勒这样一个杀人恶魔,我们有必要从他所在的社会环境、家庭生活背景、教育经历、性格发展以及个人爱好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书以回忆录形式,对希特勒的青年时期进行了详细记述,是研究希特勒不可多得的一份重要资料 。本书作者奥古斯特·库比席克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大概还比较陌生 。的确,这位谦逊、温和,酷爱音乐的奥地利人从未製造过什幺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他的名字,却随着另一个人物的发迹,而变得特殊起来 。从1904年到1908年,作者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唯一伙伴 。在那段青涩窘迫的岁月中,他们曾分享过同一个房间、同一块麵包,以及连对父母也不愿倾诉的秘密 。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再也找不出另一个像作者这样,能如此长时间和近距离地观察青年希特勒的人 。确实,如库比席克自己所说的那样,“阿道夫·希特勒性格的初步形成这段时期鲜为人知,而人们已知的,关于他早年的经历,却又虚假不实 。”在国内,关于专门记述希特勒青年时期的书籍资料甚少,而许多较权威的关于希特勒的传记在描述这段时期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引用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作者库比席克是真实见证希特勒成长的人,这其中包括希特勒的初恋、辍学、他的艺术梦想、他的家族、维也纳历险以及他性格的发展、政治观点的形成等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青年希特勒的神秘面纱,带我们走进了希特勒隐秘的内心世界 。因此本书非常值得国内二战迷和希特勒研究者细细品读 。作为20世纪製造战争杀戮浩劫的恶魔,希特勒的暴行和他发动的战争不仅毁灭了自己和他的“理想帝国”,还使得整个欧洲和半个亚洲在战火和硝烟中成为了废墟,超过20多亿人口惨遭涂炭 。那幺,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时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极端思想和政治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我相信,这本书里载有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书最早用德文印刷出版(1953年),后又被翻译成几个英文版本,在欧美国家认知度较高 。我本人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特别是对二战相关历史感兴趣 。在同趣好友的推荐下,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野 。阅读后,我感觉有必要让国内的历史爱好者涉猎和分享 。因此才下决心参照德语(为主)和英语(为辅)两个版本将其翻译完稿 。而作为一名译者,我视自己为一名平凡的搬运工,唯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从仓库中搬运出这些经年陈旧的“货物” 。书中观点仅代表希特勒的少时伙伴——库比席克个人观点,不代表译者观点 。毕竟历史不是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还望各位读者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严肃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