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


横街

文章插图
横街【横街】横街,是与阳街同时构筑最早的赣州城的两条街道之一 。最早的横街,是今天整个西津路与章贡路的全称;这里所指的是清时圈定“三十六条街”时的路段——削减为章贡路东段的涌金门至八境路口这一小截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横街
地理位置:赣州城
长度:225米
宽度:2.5米
基本信息héngjiē横街◎ 横街 héngjiē[bystreet] 从主要干道分岔出来的街道构造然而,从街巷名之意义上来讲,横街仿佛已成了赣州城的古董市宝,这名字让今天钟情赣州历史的人一触及便顿然生情 。除了对横街名的恋爱外,我们已难以透过岁月尘埃,去观察当年这里商贾如云造就的热闹繁华情景如何,更难以感受到这里曾经被踹动得有些喘息透不过气的街巷脉搏之激烈 。如同十八滩曾经险恶得令乾隆皇帝折返,今天却因万安水库而归于宁静,横街,也归于宁静了 。虔州八境仍热闹着的是八境路尽头的八境台 。八境台于北宋嘉佑年(1056-1063)间由虔州郡守孔宗翰主持建造,初名石楼,因建于龟角尾城墙上,通体石头而名 。石楼建成后,既可欣赏三江合流之壮观,又可纵览全城风貌,近可观城内章贡台、皂盖亭、白鹊楼、郁孤台,远可眺尘外亭、马祖岩、峰山,令孔宗翰十分得意,遂指点虔州山水,将“观台榭之所见”连同脚下石楼一併归为虔州八景令人画了《虔州八境图》 。后他在赴山东胶州新任上,不期在彭州遇着苏东坡,他便缠着苏东坡为每一景作了诗 。随后苏诗被恭恭敬敬地镌刻在了石楼上 。历史记载苏东坡(1036——1101),四川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官至礼部尚书 。一身学问,一生坎坷 。先后贬谪黄州、惠州、琼州,赦还卒于常州,谥文忠 。苏东坡的文章纵横奔放,诗飘逸不群,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亦闻名遐迩 。所以,大凡苏公所到之处,若有歌吟,便成风景,便给今人留下文化遗产 。他贬惠州与琼州往返四次经过赣州及赣南,创造了极多的文化故事,如对赣州诸多名胜景点的诗讚,南康浮石、贤女潭、独秀峰“苏访贤”的故事,大余梅岭的诗咏,以及赣州至今仍在流行的菜餚“炒东坡”、“东坡肉”等等,无不为赣州乃至赣南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内质 。他在为孔宗翰八景图题诗的二十七年后流放惠州途经虔州,第一次登上八境台纵览虔州八境,感叹原诗“竟未能道出万一” 。石楼、城墙,还有滔滔三江,无言地吸收了诗人的惋叹 。但,即便如此,虔州八景因了苏诗的影响,已然流传四方百世 。便是从虔州八景起,全国各地,甚至日本,开始流行起“八景”或“十景”之文化现象 。光赣南便有所谓“聂都八景”、“桃江八景”、“南康八景”、“绵江八景”等数十种说法 。因此,苏东坡题的虔州八景,开了中国八景山水文化之先河 。所以说,赵卞有功于章贡台,孔宗翰有功于八境台,更有功于八景的归纳,而苏东坡则真正予以了赣州八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赣州人最应该感激的人便是苏东坡、周敦颐、赵卞、辛弃疾、文天祥、王阳明等先哲,他们给赣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足迹与墨迹 。这些遗蹟,当时就成了城市的文化养分,今天更是成了文化积澱,成了赣州得以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基本内涵,也成了无数后人追寻先哲脚步、感受先哲智慧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感言文化内涵是景物的生命力,当文化内涵消失了,景物的存在意义便近乎削减为零了 。今天再看旧八景,其中的“天竺晴岚”、“储潭晓镜”便彻底失了它的蹤影 。今天,再寻三十六条街,我们依着地名志与府志,尚能追溯到如花样年华的灿烂情景,可走近它时,却大多是旧貌换新颜了 。往事如烟,岁月如川 。一切的讴歌,都已悠远,悠远如梦 。芜湖市新芜区老街新横街南起沿河路,北至新芜路,因街建在老横街后,故名 。全长225米,宽2.5米,条石路面 。老横街则东起寺码头,西至新横街 。解放后为了区分新横街,故名 。全长100米,宽3米,条石路面 。正横街是东起新横街,西至华盛街 。因位于新横街、华盛街正中得名,全长120米,宽3.5米,条石路面 。三条横街长度和宽度并不统一,但它们都是青石板路面,临街多是砖木结构的栈房,上层有栏桿木板壁,槅子窗户,下层则是一条条门板,晨卸夕上,作为店面 。当年这里店家生意还是相当火爆的,只是自从大马路、二马路开闢后,店铺林立,热闹非常,此处才显得宁静了 。旧县誌载:“米业公所,在江口横街 。光绪二十年(1894年),董事彭蔚文等,稟收一厘义捐创建,为江、广米行及各路行商有事会议之地 。前进购民居改造,后进租工部厂基地 。当时警察、商会均未举办,由公所招募巡勇弹压河下,于米市大有裨益 。民国间,于后进增造新式楼屋一层” 。原来这个“米业公所”,是以广潮烟宁四大米帮为龙头及各路行商组成的联合体,成员是外来客籍米商,专门採购贩运出口米粮的 。他们资本雄厚,除长途贩运外,还在江口一带开设米粮堆叠及机器砻坊,直接收购稻穀加工成大米,装包起运 。芜湖土籍米商依法仿效,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河南(今马塘区)创办“南市米业公所”,与之对垒 。江口横街“米业公所”地址在哪里?据上引县誌“前进购民居改造,后租工部厂基地”分析,原来是明代成化七年(1471年)工部在江口设立的“抽分厂”,按竹木价值抽取十分之一的税金,因系工部分司,设关卡抽税,故名“工关” 。崇祯元年(1628年)户部在河南江口增设“钞关”,按船徵收货物税 。清康熙九年(1670年)把工关划归户部领导,就是说,工关和钞关统归户部主事统一管理 。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安徽宁池太广分巡道,兼理芜湖关务,所以道尹又称芜湖关道 。关道署设在河南将军港 。为了就近管理,把工关也迁至河南江口,与钞关为邻 。原河北工关(即工部厂)基地面积很大,后来划出一部出租与“米业公所”了 。横街在旧城改造中拆除 。